国家公祭日,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作者:沈慎

作文君: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国上下以多种形式缅怀82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也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的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陆续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铭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英雄气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些关键的節点。即将到来的2020年,我们将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攻克贫中之贫、深度贫困的堡垒,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本领。风险挑战很多,有的还很艰巨。越是爬坡过坎的紧要时刻,越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葆有一往无前的精气神,焕发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国人的志气拿出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摘自人民网)

【技法引路】本文是关于“国家公祭日”的一篇时评,开头引出“今天我们铭记历史”的重大意义后,巧用“当然”使话锋一转,再用“而是为了”和“也是为了”引领衔接,使第二、三两段自然开掘到话题原因的层面上,第四段紧承上文进行纵深议论,鲜明指出“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的重要性,结尾照应前文,深化话题的同时,表达中华儿女的豪情壮志。文章采用引议联结式结构,层层深入,其话题转化有序深入而不着痕迹,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特约教师 周玉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