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钟我们都在抵抗死亡

作者:未知

小小波推荐语

2020年开启得并不十分顺利,庚子新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每一分钟我们都在抵抗死亡。放眼寰球,澳大利亚旷日持久的大火、非洲蝗灾、各地地震,以及复杂的国际关系——让期待已久的2020年,境况如此艰难。灾难和死亡让我们学会静下心来思考,学会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过去的冬天寒冷且漫长,在漫长的假期里,这本关于“二战”的书《被涂污的鸟》,恰恰给了我一些思考的方向。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远去,无硝烟的战争我们却在经历,所以,将这本书推荐给你。作为黑色文学的经典,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1923年以来最好的一百部英文小说之一。不经历寒冬,如何感受春日的温暖?请别觉得沉重,在沉重的经历中思考现实、思考生命,会让我们在冬天过去、春天真正到来时,更加茁壮地成长起来。

图书故事梗概

《被涂污的鸟》讲述的是“二战”,但集中阐述的并非直接的战争场景,而是普通民众中间的恶。1939年,在德軍侵占波兰期间,一个6岁小男孩被父母送到乡下躲避战乱,结果被托付的人(玛尔塔)意外死去。小男孩失去了庇护之所,开始在农庄和森林之间流浪,一次次被铁匠、农夫、巫婆捕获,又一次次逃亡。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目睹了乡民的卑劣:酗酒、毒打、告密,也见证了德军的残暴:劫掠、强奸和杀人。他也曾因染上瘟疫,被收养他的巫医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治病,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但更多情况下,他因黑色头发、黑色眼睛被乡民们当作怪物,被认为是吉卜赛人,而吉卜赛人和犹太人在战争中要被送进集中营。在东欧的某个国家,农民们逮住一只鸟儿,把它的羽毛涂成彩色,然后放了它,让它返回鸟群中,看着它因颜色不同而被同类啄死,这是他们的习俗。作为一只“被涂污的鸟”,小男孩儿遭受了无数的摧残。苏联红军的到来,让小男孩儿得以解救,且与其中一些人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后来,他进入一家孤儿院,为显示勇气躺在铁轨上,让火车从自己身上呼啸而过,他体会到的只有饱受凌辱却依然幸存的快乐。他还在孤儿院中学会了报复,他和伙伴使一列火车越轨,死的却是无辜的人。12岁那年,他被父母找到,但过去六年的经历导致他有点迷失,与恶为伍,昼伏夜出,与一些不良青年来往。一次滑雪事件中,他撞到了头部,随后恢复了说话能力,故事结束。

小说大部分的内容都让人毛骨悚然,如一首被无限延长的《死亡赋格》。小说转到战争背后的讲述,让人深深地感觉到这就是战争的延伸。也恰恰是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手法,深深地刺痛了读者,让人思考战争,思考生命本身。

作者简介

耶日·科辛斯基(1933—1991),出生于波兰,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幸存,1957年移民美国。曾获古根海姆奖金和福特基金会奖金。196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被涂污的鸟》,这也是他引起文坛关注的重要代表作。1969年凭借小说Steps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70年获得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奖。1991年,耶日·科辛斯基在毫无征兆的状态下于美国自杀。

内文鲜读

1

我住在(收养我的)玛尔塔的小屋里,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期待着父母突然跑来找我。哭是没有用的,再说玛尔塔对我的啜泣根本不在意。

她很老了,总是弓着身子……开始我很怕她,她走近我时我总是闭上双眼。她从来不脱衣服睡觉,因为按她的说法,衣服能最有效地防止可能由新鲜空气吹进屋内的众多疾病的侵袭。

…… ……

一天早晨,我醒来时屋子里冷飕飕的。炉子里的火早已熄灭,玛尔塔还静静地坐在屋子中央,她的多层裙向上卷在膝盖上,她的光脚浸泡在盛满水的水桶里。

我一个劲儿地跟她说话,可是她一句也不答。我搔弄她的一只冰冷、僵硬的手,但是那骨节嶙峋的手指一动也不动。另一只手从椅子的扶手上垂下,像无风的日子里耷拉在晾衣绳上的湿漉漉的亚麻布。我抬起她的头,发现她那湿乎乎的眼睛好像在直勾勾地向上瞪着我。这种眼睛我从前只见过一次,那是在河水把死鱼的尸体翻起来的时候。

我推断玛尔塔正在等着更换皮肤,像蛇一样,在这种时候是不能打扰她的。

……天气很冷,而我不知道该怎样生火。我跟玛尔塔说话的全部努力都没有激起任何反应。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盯着某种我看不见的东西。

我决定把煤油灯点起来。我开始寻找玛尔塔藏起来的火柴。我小心翼翼地把灯从架子上拿下来,但是灯在我手里滑了一下,一些煤油被泼到了地板上。

火柴怎么也划不燃,最后好不容易划燃一根,它又断了,掉进了地板上那摊煤油里。开始火苗只是怯生生地停在那里,喷出一股蓝色烟雾,接着它就大胆地蹿到了屋子中间。

屋里再也不黑了,我能清楚地看见玛尔塔。她好像没有注意到正在发生的一切。火焰已蔓延到墙角,并爬上了她所坐的柳条椅的椅脚。可是她好像对火苗毫不在意。

屋子里再也不冷了。现在火苗已蹿到玛尔塔正在其中洗脚的木桶边。她一定感觉到那火焰的热力了,但是她一动也不动。我真佩服她的耐力。她已经在那儿静坐一天一夜了,到现在还是纹丝不动。

我冲到院子里,最后一次喊了一声玛尔塔。

小编感悟:一个6岁的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死亡。无论玛尔塔多么不喜欢他,也是他赖以庇护的人,给了他一个屋檐、一个算不上家的家、一份温暖。这是一个孩子最纯真的状态,但在玛尔塔死亡后,他无意中点燃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子。小说正是用这样的戏剧性,展示了“二战”背后的人间惨象。

2

我(小男孩儿)苏醒过来的时候,木匠正站在旁边准备一个相当大的袋子。我记得他从前常常把一只只生病的猫放进这样的袋子里。我扑到他的脚边,但他不由分说地把我一脚踢开了,继续平静地准备他的袋子。

突然我记起,他曾对他老婆讲过游击队员把战利品和储备物资藏进地堡里的事。于是我再一次向他爬去,发誓说假如他不把我淹死,我会带他找到一个装满旧鞋子、军服、军用皮带的碉堡,那是我在逃跑的过程中发现的。

木匠动心了,尽管他假装不相信我的话。他走到我身边蹲下,双手紧紧地抓住我。我重复了我的提议,尽最大努力表现出心平气静的样子,好使他确信那些东西的价值。

一路上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挣脱那根绳子,它非常结实。到达目的地后,木匠把牛车停住,我们俩朝那地堡走去。我们爬上了那滚烫的地堡顶,有那么一会儿工夫,我假装忘记了出入口的方向,故意东找西找,拖延时间。最后我们找到了出入口。木匠迫不及待地推开那块锡板。恶臭味立刻扑鼻袭来,地堡内的老鼠因受光线刺激而吱吱直叫。木匠把身子俯向洞口,但他一时间看不清里面有什么,因为他还不适应里面的黑暗。我慢慢地移到了洞口的另一边,好让洞口把我和木匠分开,同时我拉紧了拴住我的绳子。我知道,假如我不在几秒钟之内逃走的话,木匠会把我杀死并扔进鼠洞的。

恐惧增添了我的力量,我突然使劲把绳子往后一拉,拉得真猛,绳子几乎切进了我的骨头。我突然的动作使木匠往前一扑。他试图站起来,但随着一声大喊和一只手的乱舞,他砰的一声掉进地堡,悬在了半空中。我拼命用脚蹬住支撑堡顶的粗糙的混凝土凸缘,以免自己被拖进去。绳子拉得更紧了,与洞口粗糙的边缘相摩擦,然后就绷断了。与此同时,我听见了发自洞底的尖叫和一个男人断断续续的哇哇叫喊。强烈的颤音使地堡的混凝土墙壁发出一阵震颤。我惊恐地爬向那出入口,用一块锡片把一道阳光反射进地堡里。

小编感悟: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但看到黑暗,会让我们更加向往光明;看到罪恶,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善良;看到丑陋,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这光明、善良、美好,正是保障我们生生不息的东西,无论遇到什么,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精彩书评

主人公在孤儿院开始喜欢上表演躺在铁轨间、让火车从身上呼啸而过的惊险节目,当火车驶过而他毫发无伤,他便带着胜利的喜悦和战胜恐惧的权威,向他的同伴们展示他的幸存。阅读这个段落时,我们实际上是和这位主人公一起感受抵抗死亡的强度。每一分钟我们都在抵抗着死亡,只不过我们原本已经忘记。我们的生存,不只建立在抵抗死亡之上,它本身也是由无数陌生人、同類、不幸者的死亡所构成的。——李琬,《北京晚报》

在所有有关“二战”的重要作品中,没有什么能够超过耶日·科辛斯基的《被涂污的鸟》。它是件超凡的艺术品,展示了个人意志的高扬。没有人会对它无动于衷。它深化了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生活。——《迈阿密先驱报》

小小波荐书

沉重的文学让人反思生命,美好的文学让人期许未来。与黑色文学经典相反,也有很多美好暖心的图书等着我们,它们以另一种形式给我们以生命的启迪。

《我们仨》:杨绛所著散文集,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深切感念。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集,她疼痛的、苦难的、有生命力的、美丽的文字让人惊艳,她质朴的、真诚的、自然的情感流露让人唏嘘,她想要实现的不过是一个平凡女子倔强生命里最最朴实的梦想。

《山茶文具店》:日本作家小川糸著。在日本镰仓一家帮人代笔的文具店,每代店主均为女性,只要有委托便会接受,给死去宠物的吊唁信、拒绝借钱的回绝信、写给挚友的分手信……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的课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