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扶贫:一场阻断代际贫困的教育实践

作者:王文炎

时事引读 >>

贵州省三都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十三五”计划期间,将有超过5万名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要想“搬得出、留得住”,教育是重要一环。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后,这里的山村孩子进入县里的学校。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急转弯”,老师们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但大家都抱着一个信念:孩子培养出来了,他的家可能就不再受穷了。据三都县教育局局长韦快介绍说,为了全县5万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县里新建了9所幼儿园、6所小学和1所初中,教育成了县里花钱最多的领域。这里进行着一场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教育实践。

素材聚焦 教育从改变行为习惯开始

自2019年9月三都县第四小学建成开学起,接收了城南社区等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741名适龄学生,其中433名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这些学生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第一次见到教室里的电子屏幕,第一次有了音乐、美术和体育课。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学生不知道把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书带进学校,不知道怎么进行小组讨论。“一定要洗澡”“放学必须排队出校门”……这些话成了每位老师的口头禅。开学第一个月,所有老师都没休息,一方面摸底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另一方面给学生和家长讲解家庭生活该养成的好习惯。这个学期,学校的“国旗下讲话”、班会、主题活动都围绕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展开,老师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寒假之前有个全新的面貌。到2019年12月,学生们有了明显改观,校园里随处都能听见“老师好”,放学时学生们排成长队穿过“斑马线”回家,曾经的教育短板正在逐渐补齐。然而,三都县教育局局长韦快没有学校拔地而起的“功劳感”,反而每天为老师数量的缺口而发愁。韦快认为,高校对县域教育伸出援手,把教师的培养融入民族地区教育一线,对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孩子成才了,穷根就斩断了”。

【微写作范文示例·教育扶贫】教育的缺失是贫困的根源,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扶貧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斩断穷根,让贫穷不再代代传递。教育扶贫,是一个激发内生动力的过程。孩子拥有良好的教育,家长才能全力脱贫奔小康;家里培养出一个人才,全家脱贫就有了希望。教育扶贫,是将水浇在扶贫的根上,用知识的力量唤起脱贫的信心,用知识的力量改变贫困现状,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适用话题】信念与责任 教育 改变 扶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