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游戏?这可能只是你的“过渡空间”

作者:冰千里

【适用话题】过渡空间 适度 科普 认识游戏 懂点心理学

作文君:2019年,腾讯旗下《王者荣耀》创造近15亿美元的收入,成为2019年收入最高的游戏;2019年,中国人在宠物上花费2020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宠物市场。一边是游戏在青少年中风靡,一邊是宠物经济持续火爆,二者看似无关,其实却都与一个心理学概念关系密切——过渡空间。了解“过渡空间”,也是在更好地了解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把“游戏障碍”定为疾病。有个朋友找到我,担心自己孩子在障碍的边缘徘徊。

据他所说,儿子从初中起就很爱玩游戏。每天总要打上几局,他既担心又无奈。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并不愿意把游戏障碍简单地称为精神类疾病。在我看来,游戏是个小小的自我空间,让我们有了栖息之地。在心理学上,这样的空间叫作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的概念是由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来的。可以简单理解成:现实和幻想的一个缓冲带。当现实无法满足所有需求时,这个空间的存在就很重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补偿。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件事、一个场所或某个人,在他们面前你是投入的、自由的,如果有,那就是你的“过渡空间”。

曾有个13岁的男孩来访。父母在他6岁时离异,他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后来爷爷奶奶相继过世,他又搬去和姑姑一起生活。老师不重视,同学也经常欺负他。咨询大半年后,他怯生生告诉我一个秘密:他喜欢乘坐市内公交车。

他每次放学都会随意搭上一辆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再乘坐另一辆,反复数次才肯回家。从奶奶去世后的三年里,几乎天天如此。他说:“我看着窗外的风景和上下车的人,觉得很轻松。”若按诊断标准,他绝对是“公交车成瘾”,但是我更愿意看作是他为了舒缓内心冲突、改善现实焦虑而找了一个空间罢了。

很多沉迷游戏的青少年也是如此。在高竞争的学业环境下,真正关心“自己快不快乐”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关注“优不优秀”。当现实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对“自由自在做自己”就会越渴望,于是“过渡空间”产生了。游戏只是其中最常见、更方便的一种。

那个焦虑孩子爱打游戏的朋友,把他的儿子带到了我的面前。在和孩子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游戏给内向、成绩一直不好的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口。他在里面收获了成就感、快乐、被欣赏,还有和队友的友谊。甚至,因为打游戏,他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聊游戏,交了几个不错的哥们。他的排名并不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提升,但也没有因为游戏而下滑,更没有上瘾,并且过得更快乐了。

对他而言,游戏不过只是一个喘气的必要空间。他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专注在里面尽情享受自在的感觉。

当然,游戏是可能上瘾的。或者说,每个过渡空间都有上瘾的可能。“网络游戏”是过渡空间还是成瘾障碍,分水岭有两点:这个过渡空间是否被允许;所处的现实是否有吸引力。沉迷游戏,是因为现实有部分需求未满足;而游戏成瘾,是因为在现实中大部分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太过冰冷和残酷,才躲在里面不愿意出来。

没有谁自愿沉迷网络放弃校园集体生活,一定是外部环境让人纠结到无处可逃的地步,才会遁入网络。“过渡空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连拥有“过渡空间”的权利都被剥夺,随之进入和现实完全隔离的“幻觉空间”。这才是真正的游戏成瘾。

(摘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