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追怎样的星?2019年度最高科技奖,最亮的星

作者:王宏兴

人物时事速递 >>

2020年1月19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和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曾庆存院士。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自1999年设立以来,共有33位科学家登上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袁隆平、王选、程开甲、于敏、屠呦呦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最高奖的获奖名单上。这些作出辉煌成就的科学家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他们打call!

星光熠熠1 隐身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

【星语录】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

人物素描① 科学家黄旭华:一潜就是30年

研制核潜艇倾尽了黄旭华的一生,他也像这个潜在海底的国之重器一样,在生命的黄金阶段“沉”于深处。调到北京时,单位领导告诉他,你做的是绝密工作,进来了一辈子就不能出去,就算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只能留在里面打扫卫生。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一直不知道他干什么工作,他们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在哪里工作,他身不由己,避而不答。

工作上,他追求完美,有時近乎苛刻。做核潜艇的设计运算时,团队连像样的计算器都没有,只能靠算盘噼里啪啦打出来。为了保证计算准确,他将研制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单独进行计算,只有确保答案一致才能通过,稍有差池,就推倒重算。为了一个数据,算上几天几夜是常有的事。

人物素描② 丈夫黄旭华:一身痴气,热爱生活

黄旭华的人生与机械、图纸、数字描述的世界相比要宽广、丰富得多。他酷爱音乐,小提琴拉得不错,口琴也吹得很好,指挥过大合唱;有表演才华,能演话剧、歌剧。在妻子李世英看来,黄旭华从始至终都是有着一身痴气的大男孩,“有时候甚至有点傻。”嫌理发店排队浪费时间,他让李世英给自己剪了几十年的头发。他不懂得料理自己,一次走去上班的路上,他感觉脚硌得疼,直到办公室,才发现是鞋子穿反了。买菜,他有个高招:到菜场,不挑菜,先找人,找看上去和李世英一样精通家务的人,人家买什么,他就跟着买什么。这是他自夸懂生活的得意之作。

人物素描③ 儿子黄旭华:欠家人的亲情债太多

黄旭华说这辈子如果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欠家人的亲情债太多。父亲去世,他工作任务正紧,没能奔丧;与母亲再重逢时,已是阔别30年,他也年过花甲。现已95岁高龄的黄旭华,还一直戴着母亲的围巾。这是一条款式陈旧、略显粗糙的黑围巾,自从黄旭华母亲去世后,于老人的遗物之中,黄旭华只选择了一条围巾。有人问到此条围巾时,黄老深情地说道:“一到冬天,再好的围巾我也不用,只用她这条。生前我不能陪她,她走后,有这条围巾,如同她永远跟我在一道。”

【适用话题】科技创新 为国担当 无私奉献坚守 孝顺 感恩 深情

星光熠熠2 攀科学之巅的曾庆存:他让天气预报更精准

【星语录】我一直在努力攀登(大气科学这座珠穆朗玛峰),但种种原因所限,我没能登上顶峰,大概只在八千六百米处,初步建立了一个营地。真诚地希望年轻人勇于攀登大气科学的珠峰,直达无限风光的顶峰。

人物素描① 不忘初心

曾庆存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他从事的工作你一定非常熟悉——每天睡前,看一眼天气预报,明天穿薄还是穿厚,带不带伞,都要“问”曾老。曾庆存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正是他和他团队的研究,让“天有不测风云”变成“天有可测风云”。

谈起研究气象科学的“初心”,曾老说:“1954年河南的晚霜,正好(是)麦子要抽穗的时候,一晚上死了40%。你可以想象,我是农民(出身),听到这个,那真是非常惊心动魄。中国的气象学要搞好,天气预报要搞好。我要读这个,一定要读好。”在苏联留学期间,26岁的曾庆存提出了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并得到应用,预报准确率超过60%。1970年,35岁的曾庆存又迎来了人生第二个未知的挑战——研究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又一次从零开始研究,从基本概念入手,曾庆存提出求解遥感方程的反演算法,成为当前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主要算法。在曾庆存的理论基础上,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Ⅰ号”于1988年成功发射,第一时间发回了清晰的遥感图像。

人物素描② 薪火相传育后生

对引领他走上大气科学道路的中科院院士谢义炳,曾庆存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谢先生爱生如子,大学毕业时,我因家贫极想工作好尽早孝敬双亲,恩师得知后按期给我家寄钱,消除我后顾之忧,让我能安心继续读书。我希望这样的精神能薪火相传。”这不是一句空话,曾庆存对一些科研素质优异却不能继续科研道路的学生十分忧心,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同样会自掏腰包帮助他们。正是这样的薪火相传,曾庆存为我国气象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研究生和学者,这些人中大部分已成为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领域的骨干和顶尖人才,其中包括3位中科院院士、2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位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和不少学科带头人。

【适用话题】精准 执着 信念 预测

链接·其他值得注意的奖项

繁星闪烁① 基础研究领域进展令人瞩目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获奖名单中基础研究领域的项目备受关注。此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院士经过20年的探索,发现了高效的手性螺环催化剂,不仅拓宽了不对称催化领域,还将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基础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自然科学奖获奖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繁星闪烁② 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

这次的获奖名单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获奖项目。一档著名电视栏目——《急诊室故事》医学科普纪录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团队第一完成人方秉华介绍,这部纪录片用最真实的病例为观众普及了最有价值的急救医学知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作为一部优秀的科普代表作,《急诊室故事》的播出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也让观众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适用话题】基础 科技 科普 进步 年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