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的餐厅要给孩子准备纸笔

作者:肖复兴

  【适用话题】细节尊重人文情怀观察生活

  在美国的餐馆里,客人如果是带着小孩来的,服务员问客人点餐时,会拿来一小盒蜡笔和一张纸。蜡笔一般只是四色,顶多六色,纸是白色的或者上面印有黑色线条的图案,让孩子用蜡笔在上面填涂颜色。如果来的孩子不只一个,他们会多拿来几盒蜡笔几张纸,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一份。蜡笔和纸是免费的,用餐后可以随身带走,而这,几乎成为很多餐馆的一定之规。

  餐馆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抓紧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而是在等候上菜的这段时间里,让孩子手里有个抓挠,别猴子屁股坐不住,到处乱跑。

  前两年,我带孩子们去北京的一家上海餐馆,餐桌上摆着的小方盒里放着一摞7厘米宽14厘米长的浅褐色小纸条和一支铅笔。这是客人用来填写要点的菜品的。

  可能是在美国餐馆里用惯了蜡笔和纸,让他们习惯认为这就是给他们画画用的纸笔呢。两个孩子一个人从一个方盒里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在纸背面开始画画。可惜这纸条太小,哪里是够他们施展拳脚的天地?不一会儿工夫,他们从方盒中抽出一张又一张纸条,在上面龙飞凤舞。本来盛放着厚厚一摞纸条的方盒,很快就所剩无几了。

  服务员走过来,先是看看孩子趴在桌子上画画,发现了画画的用纸,再一看方盒中的纸条愈来愈少,二话没说,探身上前,轻舒手臂,把两个孩子旁边两张桌子上的方盒都拿走了。

  没有画画的纸了,哥哥先大声哭起来,叫道:“他们不让我画画!”弟弟还小,愣愣地瞅着哥哥,不知如何是好。而邻座的客人纷纷侧目,不知我们发生了什么。

  我赶紧起身,从别的桌上的方盒里取出纸条,给小哥俩送来,哥哥不哭了,接着在纸上画,一直到饭菜送来。

  后来再来这家餐馆吃饭,小哥儿俩又习惯性地从小方盒中取出纸笔画画。为防止哥哥的哭声重现,不让服务员把纸条拿走,我对他说:“你先画张画,送给那个服务员阿姨!”

  那时他刚学会画熊猫,便在纸条上画了一只熊猫,等服务员过来时,送给了她。服务员一看,很高兴,对他说:“画得真好!”孩子得到了夸奖,服务员得到了尊重,彼此相安无事,也再无人如查岗一般来查看方盒中的纸条是否在迅速减少。

  那年夏天孩子回美国前,奶奶从孩子在那种纸条上画的画儿中挑出了两张,一张是一棵柳树上升起一个大大的太阳,一张是一只大肥羊的身上飞着一只小鸟。奶奶对他说:“这两张画得好,你涂上颜色,我替你粘在画本上,当成你这次来北京的纪念,好不好?”他用彩色铅笔涂上了颜色,浅棕色的背景衬托着彩色铅笔的痕迹,有点儿仿旧的效果。

  如今重看这两幅画,觉得很有意思。有意思并未在于他画得好,而是在于两个国家餐馆里小孩子画画的不同经历与不同经验,以及对餐馆细枝末节之处的不同感悟和不同紀念。

  (继续前进摘自《北京晚报》2018年3月10日)

  【素材分析】一支笔一张纸,孩子不只是安静下来,思想的萌芽也有了土壤。看似节约了笔与纸,实则过于短视。好在,没有彻底阻止。不同国家对孩子的态度,就是温情的具体展示。愿我们为更多的细节所感动感染乃至心生感恩。

  【速用名言】

  1.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特约教师张亚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