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能是最大的谎言

作者:斑马

  大连的周阿姨对着镜头以泪洗面:十岁的孙子帮自己设置微信支付,结果银行卡里7100块就剩了100,去报警才发现,钱全被孙子充值到了游戏里。

  这个周阿姨自己没收入,带着两个孙子,儿子有残疾,和媳妇卖咸菜维生,7000元是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她流着泪说,我没路走了,游戏公司能不能把钱退给我?

  可怜是真可怜,但游戏公司是无责的,退钱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这道口子一开,所有用户都可以打着熊孩子的名义跑来退钱了。而且就算退了钱,也防不住孙子再偷来充值,因为根在教育的缺失上,不在这7000块钱。

  这两年,网游玩家正在出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这些没有赚钱能力的未成年人,恰恰是消费力最强的一批玩家,他们的充值金额跟家庭收入并不成正比,甚至越穷家庭出来的孩子,越热衷于在游戏中一掷千金,去弥补现实世界中与其他孩子的落差,寻找荣耀和满足。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疏于监管,缺少家庭温暖,教育不到位,自制力低,沒有金钱观念,现实生活中比较自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句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谎话。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天生就应该懂事,应该体谅父母的不容易,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苛刻和残忍的。它背后隐含的一个逻辑是,父母越没用,你越要争气。

  但是可能吗?你都当不起来的家,凭什么认为以他们稚嫩脆弱的肩膀,就能扛得起呢?

  任何投入和产出都是成正比的,如果一个父母从小不在身边,吃不饱穿不暖,几乎自生自灭的空巢小孩能比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三四岁就带出去到处旅行看世界的孩子得体、优秀,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是万中无一的奇迹。

  一个孩子童年需要的不应该是懂事,而是爱。

  但是爱,对于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他们的父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谋生,维持基本的生存上面。有的父母,甚至是放任孩子玩游戏的——反正没有时间看孩子,玩会儿游戏正好,能安安静静对着手机电脑,不用担心乱跑惹出什么麻烦。还有的父母,自己就沉迷游戏。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强大的自控力、正确的价值观,几乎是不可能的。

  游戏的确是好玩的,但也并没有那么好玩。我周围有很多资深游戏玩家,没有一个真正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玩也只限于一天一两个小时,茶余饭后的消遣,这就是游戏应有的意义。去年的北京高考状元,据说打得一手好DotA。游戏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是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又没有自控力时,游戏就成了饮鸩止渴的鸦片,继而深度上瘾。

  玩游戏能让人沉迷到什么程度?一个男生曾经自述自己中学时逃学在网吧打游戏的经历:闷天闷地打了七天,饿了吃泡面,除了吃饭上厕所,剩下的时间全部在跟虚拟世界里的敌人厮杀,几乎连觉都不睡,两只眼睛杀到通红,出来时两腿发软几乎要猝死。

  他应该庆幸,死神放过了自己。猝死在网吧的少年,太多太多了。

  我问,是什么样的家庭,能任孩子去网吧打七天游戏而无察觉?得到的是毫无意外的回答: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奶奶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父亲恐怕都不知道儿子的这段经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经差一点就失去了儿子。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需要更多的爱来填补物质的匮乏,关心、陪伴,身体力行传递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他参透生活的艰难,懂得奋斗的意义。

  教育是件零存整取的事情,你的付出,孩子能看得见。

  (摘自微信公众号“油炸绿番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