粯子粥

中秋佳节,久居南京的大外公回到老家泰兴,想喝家乡的大麦粯子粥,我主动请缨煮粥。

我穿上围裙,戴上护袖,在奶奶的指导下开始工作。首先取两大汤勺大麦粉放进海碗,然后往碗里加入适量纯净水,用筷子反复搅拌成稀薄的糊状备用。

煮粯子粥第一步:调面糊。将大麦粉用纯净水或者凉开水调成糊状。

小提示:面糊要调得偏稀一些,方便后续操作。

接着,冷水起锅,放少许大米垫底,开足火力煮沸。大约三分钟后,水面就冒出了大气泡。等到大米“开花”,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下一步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奶奶告诉我,可不能一股脑儿把大麦粉糊倒进锅里。我一手拿汤勺,一手将糊糊慢慢地倒入锅中,边倒边搅拌,就像给豆腐点卤水一样。倒完后还要持续搅拌几分钟,让糊糊稀释在开水里。这个过程有点儿累,但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呢?为了美食,累点也无所谓啦!

煮粯子粥第二步:煮面糊。将大麦糊慢慢倒入沸腾的水中,注意要一边倒一边不停地搅拌。

小提示:更传统的做法会省略第一步,直接将大麦粉慢慢撒入锅中。

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粥的表面泛起了白色的泡沫,就像拉开易拉罐雪碧时的情景一样。这时就可以把大火转小火,慢慢熬煮,其间要好好观察锅内的情况,控制好火候,防止粥溢出来。此时的粥已经变成了浅褐色,整个厨房都弥漫着粥的香气。

就差最后的点睛之笔——添加食用碱了。加入少许食用碱后, 子粥便呈现出微红色。再加热一段时间,一锅沁人心脾的粯子粥便熬成了。

煮粯子粥第三步:加食用碱。食用碱除了能让子粥的颜色更漂亮,还能让粥的口感更好。

小提示:要特别注意碱的用量,少量多次加碱是适合新手的方法。

听奶奶说, 粯子粥是泰兴人家家户户早餐和晚餐的一道主食,也是夏日解暑的必备“神物”。泰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粯子粥灌灌,养得像胖倌。”客居他乡的泰兴人只要喝上一碗粯子粥,便会有回乡的感觉。

晚上,我们一家人和大外公一起,吃着奶奶包的馄饨,喝着我亲手煮的大麦粯子粥,其乐融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银杏花文学社六(1)班

指导老师:吴宏祥

劳动项目:煮粯子粥

体力消耗:★☆☆☆☆

技术难度:★★★☆☆

项目难题:怎么防止粥溢出来?

难题解答:不管是煮粯子粥还是别的粥,都有容易溢出锅的问题。要防止粥溢出来,一是要锅不离人,密切关注粥的沸腾情况,及时转小火;二是可以选择大一些、深一点的锅具,这样粥就不容易溢出来了。

项目拓展: 粯子粥是泰兴的代表性主食之一,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主食?你也可以尝试做一做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