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着的烟火

作者:邵嘉琦

我一向不喜欢烟花这一类物什,尖利地划破夜空,像把中间的一段黑色用火一般的炙热和发烫的速度给熔化了一般,继而震耳欲聋地炸开,消失殆尽,最后余下浓重的硝烟味。

但我却对灯笼印象极佳,它不像现代照明灯那般亮如白昼,撕裂黑夜的魂魄,也不似烟花硝烟浓重,倒像是隔了一层纱,有些薄凉却温热,安静而不喧闹。脑海中常会浮现古代深宫女子手中精致的八角灯笼,或是新年时满街红红亮亮又影影绰绰的灯影,不禁想到“灯火阑珊处”,想到“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到“长安灯夜好”。

然而作家吴伯箫先生的《灯笼》,让我感慨更多。他曾挑着灯笼迎回祖父,也曾接过纱灯,上学下学。在金吾不禁的元宵夜跟着龙灯跑,梦随蜡火开花;也回想起看族姊远嫁时的满街灯火,却又看见朱门褪色的破落。吴伯萧先生生活在抗战时期,灯笼于他,不止是这些文化和回忆,更有古代将领挑灯看剑,保家卫国。他在文章中说,“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他要“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我们没赶上那个年代,没有亲眼见证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没有感受到战火的硝烟,却在这篇文章里,感受到灯笼里浸润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在岁月的浮浮沉沉中,希望,就像门前高高挂起的灯笼一样,在缄默的夜中给予人们光和热。

我觉得作者就像一柄灯笼,在文弱的“纱纸”下,养着一颗烈火般熊熊燃烧的心。他在心里养着一丛烟火,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点燃升腾,这丛火里有对亲人的感激,有对乡情的回忆,有保家卫国的壮志!

灯笼就像星星,烟花就像太阳,靠近太阳会被灼伤,因为它太过炙熱,太过耀眼。但是当星星生气了,突然间爆发了,你会发现,它的光和热,不逊于太阳,灯笼就像被养着的烟火。沉寂的星星,就像中国人,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还会在心上养一丛烟火,因为它的光和热,总有一天会冲破牢笼,照进深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