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著学写作之景物描写

作者:卢兴治

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环境一般是指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具体的生活场景,这二者又与自然景物联结在一起。我们在写作中,特别是写景的文章,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如诗如画地再现自然景色、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描写景物,或者写出来的景物毫无艺术性,缺少形象性、具体性时,从名著中去学习借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经典呈现】

一刻钟过去;太阳下山了,但树林里还很明亮;空气洁净而透明。鸟雀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幼嫩的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怡人光彩……您就等待着。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晚霞的红光慢慢从树根、树干向上移去,越升越高,从几乎还是光秃秃的低处的枝干升到纹丝不动、还在沉睡的梢头……不久,就连最高处的树梢也失去了光彩;嫣红的天空逐渐变成蓝色。树林的气息越来越浓,微微流动着一股暖暖的潮气;吹进来的微风在您身边静息了。鸟儿渐渐睡去——它们不是一下子一起睡着,而是由于种类的不同而有先有后:最初安静下来的是燕雀,过一会儿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树林里越来越暗。树木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一团越来越黑的庞然大物;湛蓝的天空上害羞似的闪烁着最初的星星。鸟儿都睡着了,只有红尾鴝和啄木鸟还偶尔睡眼惺忪地鸣叫几声……现在连它们也沉寂下来了。

——选自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技法赏析】

《猎人笔记》中有着大量的精彩生动的景色描写,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色。作者抓住黄昏时刻的景色特征,细致而具体地加以描写。先从太阳下山写去,点明时间已是黄昏。接着选取了鸟雀、青草、晚霞等景物来描写。特别对树林的变化做了详细描绘——由原先的洁净透明到逐渐变成蓝色,再到越来越暗,直到天空出现星星。作者用景物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变化,一层层地加以渲染。

为了写出黄昏的景色特征,作者抓住了鸟雀的变化来写,从鸟儿开始的“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再写到“鸟儿渐渐睡去”,写鸟儿睡去,又有层次感,先安静下来的是燕雀,接着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描写中还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有具体形象,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传神性。譬如写“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怡人光彩”“湛蓝的天空上害羞似的闪烁着最初的星星”,读来会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美。

【仿写片段】

在这静静的水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翠色欲滴,像是放满了密密麻麻的绿伞似的,把水面遮得不透露一点儿水的痕迹,裹得严严实实的。在几片荷叶中总会冒出一两朵宝莲灯般的荷花:有的全都绽放了;有的则害羞得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而有的还只是含苞待放。这时一阵风吹来,荷花变成了一个个亭亭玉立的仙女,她们身穿着洁白的裙子在水面上翩翩起舞,舞姿是那么优雅,让人沉浸在其中;荷叶就像是碧绿的波痕,叶子底下的平静的水也开始泛起了一层层的涟漪,若隐若现地可以看出水的颜色来。慢慢地,知了声越来越低,越来越小,不知不觉,黄昏来了,月亮来了,月光下,再去看那朵朵荷花,它们也像幼小的婴孩一样,缩了缩花瓣,就像婴孩裹紧了衣服一样,慢慢地睡着了。

【经典呈现】

半轮斜挂着的下弦月完全是惨白的,在天空中显出没有气力的神情,并且像是衰弱得不能走动,只在天空待着,它也是受到拘束的,被天空和肃杀之气麻木了的向人间散布一种枯涩暗淡的光,它那种每次月望以后散给我们的了无生气的灰色微光。

——选自莫泊桑《爱情》

【技法赏析】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选文中景色的肃杀、暗淡、惨白、衰微与人的失落、悲伤、低沉的感情水乳交融,景为情设,情因景显。月是“惨白的,在天空中显示出没有力气的神情”,明显是把月当作人来写,赋予月以人的性格特征。

【仿写片段】

春天说到就到,未等困于学业中的我发觉,就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瞧!那田野中的油菜花,吐出了星星点点的鹅黄色,整个土地就像披着一块金黄的毯子,和风习习,阵阵扑鼻的菜花香引来无数的小蜜蜂,追逐着,嬉戏着,忙碌地采花粉,碧波荡漾的油菜花,盛开着花的海洋。忽然,田野里越过一道黑影——那是一个小男孩举着转动的风车跑过,留下一片清脆的欢笑声。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让人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我不由得甩开了身上的书包,追着那个风车,一路奔跑撒欢儿去了。

【经典呈现】

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滴也沒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路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技法赏析】

选文描写的是天气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天热得发了狂。太阳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侧面从柳树、马路、老城、狗、骡马、小贩们、柏油路、铺路门前的铜牌等景物描写中突出天气的炎热干燥。

选文中,作者写柳树“像病了似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写出了柳树在烈日下的情态,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更为传神。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使得景物更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

作者写景,也不纯粹写景,对烈日的描写,更是为了表现祥子烈日下拉车的艰辛和生活的悲苦。

【仿写片段】

外婆家的后院,是我童年时的乐园。院子里种着花卉树木,有芙蓉花、玉兰花,还有美人蕉、凤仙花,更有那嫣红的牡丹。每当花儿绽放的时候,成群的蝴蝶在花丛中嗡嗡地闹着,蜜蜂们更是像遇见了世外桃源一般,从老远赶来了。

一场雨过后,院子里更加的迷人,红的、黄的、紫的,各色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雨滴,显得更加艳丽动人。置身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仿佛来到了一个花的世界,每当此刻,外婆的脸上,总是笑呵呵的。

【技法梳理】

一、写景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写景物,关键是要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特征?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练就的观察能力。细心观察的第一步是确立好观察点。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上,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就像一个摄影师,把镜头一会儿拉远,一会儿拉近,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观察景物才全面。其次就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才能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写春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这就是抓住春雨的细密多亮等特点来写。

二、描写景物要讲究顺序,一般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的安排有两种情况:一是选取固定观察点,按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描写各位置上的景物;二是不取固定观察点,采用游览顺序,其优势是层次清晰,犹如摄影、绘画。采用时间顺序的优势在于能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再是描写景物要富有层次感,选文第一个就是这样,写出了黄昏景色的层次,渐渐变化的层次。再如《荷塘月色》描写月色下的荷花时,从视觉上看到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从嗅觉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后一句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让这个句子有着独特的韵味。

三、写景时要做到动静结合。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你写出的景色才会传神动人。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四、写景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白描与细描是常用的写景方法,还要注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此外,还可以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写景。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