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台

作者:李汉荣

母亲用过的烛台,我小心地保存了下来。我保存了一角古中国的夜色。

这是她的先人传下来的。先人把他们的夜晚传给她,也把烛光传给她。

面对这方烛台,我看见母亲的夜晚,祖先的夜晚,以及祖先的祖先的夜晚。连续不断的夜,一直向后退去、汇聚,终于浩瀚成历史的深海。

我想象,母亲是怎样用一星烛光,泅渡了她一生的长夜?

烛光里,母亲纺织、缝补、浆洗、读经、静坐,她小小的身影,小小的心跳,是无边夜色里最温情的细节。

烛光里,母亲眺望明月,月亮也踱进窗子,天上的光亮与人世的光亮,相会在母亲周围,争着画她的影子。母亲看见了两个影子,两个影子都是她!月亮的手要领她到天上,蜡烛的手要留她在地上。多好的光啊,它们都这样熟悉她,爱她,安慰她。母亲竟然爱上夜晚了。白昼是相同的白昼,相似的人生,而夜晚,每一个人、每一个命都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秘密,在烛影里飞过的虫儿都有自己的秘密。母亲于是望望窗外,她看见那么多星星挤在窗口看她,她一眼就认出了她最熟悉的那颗星星,那是多年前,她留在天上的一个记号,一个温暖的记号。而地上,她的两个影子,也望着天上,也在辨认闪烁在高处的秘密记号。

蜡烛是泪做的。它的浑身都是泪腺。它必须把泪水流尽,才能走完自己的一生。烛泪,使白昼变浅,使黑夜加深,使天堂的一角变暗,使人世的一角变亮。我能想象,古中国的夜晚,密布著多少烛台,闪烁着多少烛光。女儿们在烛光里锈花,母亲们在烛光里纺织,儿子们在烛光里喂牛,父亲们在烛光里劈柴,僧人们在烛光里入定,书生们在烛光里吟咏;最伟大的诗篇里,那动人的警句也是由烛泪凝成;最贤明的帝王,也曾在烛光里,一夜夜打量他的江山……就这样,真挚而忧伤的烛光守望了古中国几千年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积攒了厚厚的记忆、厚厚的文化、厚厚的礼仪、厚厚的诗。所以,如果你用心读,你会发现,古中国的记忆、文化、礼仪和她的诗,都天然地带着蜡烛的特征:是真挚的、半明半暗的、含蓄的、忧伤的、克制的,它不诅咒和指责夜晚,相反,它尊敬夜晚,洞悉夜晚的无限和深邃,而同时又固执地眺望黎明,殷切地聆听天道轮回的足音。烛光里书写的文化,扎根于博大浑厚的夜之深处,而又保持着对光的信仰和钟情。它知道浅浅的白昼后面,紧随着的又是更深沉的夜色、更深奥的宇宙。于是,我们的文化,就是在无边夜色里谨慎、羞怯而忧伤的言说,它从来不狂妄、不张扬、不说尽、不道破,因为黑夜无尽,天道高深,岂是人能说尽道破?然而它毕竟说了,但不是咄咄逼人的雄辩,不是滔滔不绝的倾诉,不是小知小觉的抢答,不是自怨自艾的独白,不是真理在握的宣叙,而是欲言又止,欲辩无言;或是以手指月,你看见了月,同时看见了月亮后面的无边夜空;或是拈花在手,笑而不答,你看见花后面的花海,春天后面的无数个春天,无数个坟墓;它以极少的说暗示无限的不可说,它的最深邃部分不是它说出的那部分,而是没有说出的更大的部分,这就是那言外之意、篇外之趣、韵外之致……深幽的意境、微明的光亮,它的底蕴是那深不可测的夜:宇宙的长夜,生命远方的长夜,时间深处那寂静的永恒长夜。烛的情境,正是生命和人的情境,也是中国文化的情境。

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有着幽暗的深度和夜一样宽厚的寄托,而同时,它所摇曳的光亮,又是那样诚恳、虔敬,它那含泪的目光,使它象征的一切,都带着高贵的忧伤、纯真的气质和深长的情义。

烛光里,端坐着数千年中国的夜晚。

烛光里,端坐着一代代母亲,我的母亲。

我凝视烛台,曾经,多少个夜晚在这里停靠,多少个黎明在这里降临,多少个人生在这里走远。你分明是时间的驿站,宇宙里的一个圣坛,人世的一个温暖湖泊。每一个夜晚都有一条天河从你的上空流泻,无数个夜晚的无数条天河,都哗哗流下来了,与你的泪光合流,汇聚在这小小的祭台。

汇聚成古中国记忆的深海。

汇聚成母亲的心海……

[怦然心动]

中国古典文化既带有“蜡烛”的特征,也带有“夜晚”的特征。作者把中国文化中“夜晚”的特征归结为:积淀深厚,积淀了古中国的记忆文化、礼仪和诗;拥有无限和深邃,又执著地追求光明;寂静、不过多言说,蕴含高深天道,与宇宙、生命远方、时间深处的永恒紧密相连;拥有幽暗和宽厚,带着高贵的忧伤、纯真的气质和深长的情义——烛的情境,正是生命和人的情境,也是中国文化的情境。

“烛台”在全文起着线索的作用,是古中国的夜晚、记忆和文化的守望者——“烛台”本身是“夜的守护者”,是牺牲自我、照亮他人、传递温暖的奉献者;母亲和先辈们都在“烛台”下、烛光中劳作、奉献,它是母亲、先辈们的集体记忆,传递着“爱”的伟大;“烛台”又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守护者,美妙的诗句、伟大的历史是在烛光中、烛台下产生的。

文中流露的情感非常丰沛,作者在赞美烛台奉献自我、传递暖意、守候光明的品质的同时,还用很大篇幅写了烛光中的母亲,讴歌了相伴长夜、辛勤劳作的母亲形象,又借烛台抒发了对其所承载的逝去历史的眷恋和对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守望传统和古典之美的愿望!

【文题延伸】守护传统文化;文化的记忆;让我钟情的_____……(平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