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

作者:未知

近日,一则关于“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的视频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网友指出故居内陈列吴承恩事迹及史料很少,却有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的画像、雕塑、展品。对此,六小龄童本人回应,“我只无偿捐献我的展品,不参与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包括悬挂我的照片在内的任何具体工作,且分文不取”。

短评一:@尛-龍-2015

六小龄童出演的电视剧《西游记》在时间的沉淀中已然成为经典,猴王世家也与西游记结下不解之缘。把六小龄童的经典演绎与吴承恩故居共同作为“西游文化”的组成部分放在一起有何不可?吴承恩故居的本质内涵即西游文化。

短评二:闵萧

客观说,86版《西游记》已成为几代人的经典回忆,尤其是六小龄童所塑造的孙悟空荧屏形象对于《西游记》文化的大众传播,应该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纪念《西游记》原著作者吴承恩,或许的确难以完全抹掉经典影像中的叙事。只不过,这其中的“度”在哪里,需要好好把握,至少不能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

但是,这一现象被放大解读,本身还是耐人寻味的。它未必是因为网友反感六小龄童本人,或是否认86版《西游记》的艺术价值,而很可能是不少网友敏感于经典文化的阐释权力是否被垄斷了,艺术表现力是否固化了。

艺术创作应该有经典,但不必一味追求所谓“正统”,或是讲究先来后到,这早就是一种文化常识。毕竟,百花齐放,不断演绎创新,是任何一种文化和经典得以延续和壮大的必经之途。事实上,所谓经典,本就是经过时间大浪淘沙,在与同类作品的反复比较中才能最终被逐渐确立。就以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为例,如果没有后来者的不断创新角色或是适当改编,西游文化也有可能会趋于式微。

至于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更是在后来者不断的“模仿”和“超越”中,其艺术价值才能找到一个较清晰的坐标。一个演员可以塑造经典形象,但并不意味着从此某个角色形象就必须有唯一模式。同时,角色塑造上的成功,只是代表一时的艺术创造的成功,并不代表从此就获得了角色背后的文化阐释权。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