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诗歌《街头》等两首

作者:王长辉

废名,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街头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号码X,

乃有

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读诗时间:《街头》是废名的名篇,它描绘出了一幅都市风景画,字里行间充满现代气息,有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也有现代通讯的标志——邮筒。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一次街行的偶感。诗人行至街头,一辆汽车从面前一掠而过。马达声渐渐远去,一阵喧嚣后的街头渐渐变得冷清。他突然看见对面人行道上孤单单地矗立着一只邮筒,邮筒上两个英文字母PO(PO是Post Office的缩写,意即邮政局)好似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冷漠地瞧着他,瞧着寂静街头的一切,诗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惆怅和寂寞感。这是诗人情绪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心理学上说,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内模仿作用”,即以物理移人情,由孤单的邮筒而感染了诗人的寂寞情绪。

进而,诗人觉得车过街空,冷清的街头也同样十分寂寞。还有这周围的一切,甚至整个人类也同这里一样是寂寞的。到这里,完成了诗人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所谓“移情作用”,即以人情衡物理;把诗人自己的寂寞感“投射”到外界的事物身上,使外界事物拟人化,并具备与诗人同样的情感。这也就是象征主义的情与景、意与象的契合说。

“寂寞”是许多古诗里传递的主题,传统的寂寞主要是指情感上的孤独,而废名诗中的“寂寞”虽孤独,却并不是在探讨个人的情感问题,而是探讨都市生活中人与物、人与人的特殊生存关系,将个体情感上升为对人类精神、人类命运的整体忧思。

适用主题:都市情怀;传统与现代;孤独……

主题速用:不知什么时候,天边的太阳就收束了光芒,这日头啊,变成了浓浓的深橘。接着一层一层地变深,像是艺术家用画笔在进行最细致的描摹。夕阳,在长街上拖下了长长的影子。

这条街道,我经常走,却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显得这样漫长。小时候,奶奶曾不止一次地拉着我的手走过这条长街,昔日的温暖回忆,如今想起来却总是那么短暂。这两年,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但她执意留在老家。而我进入高中后,功课太多,有好几次,返回老家看奶奶的请求都被家人无情地驳回。会不会有一天,奶奶会等不到我就离开,给我留下永久的遗憾?想着,想着,我的脑海中一片混乱,好想找一个人尽情地倾吐心声。可是,街道上行人都神色匆匆,我知道,他们也都各自将悲喜深埋在心底,然后匆匆前行,就像是运转在自己轨道上的小小星球。此刻,暮色漸渐深重,我第一次感觉到,汽车是寂寞的,街道和人也都是寂寞的。

十二月十九日夜

深夜一枝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灯,

是炉火,

炉火是墙上的树影,

是冬夜的声音。

读诗时间:诗歌的前三行用“夜——灯——海”逐层递进,勾勒出一幅意境丰富的画面:冬夜,诗人独自静坐,一盏孤灯相伴,“高山流水”源自诗人的想象,他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知己,但寂静此刻就像大海一样将他紧紧包裹。

中间的“星之空”指的是天空,和后面的“鸟林”“花”和“鱼”看似没太大联系,其实为下一层的“思想”埋下了伏笔,诗人内心世界像宇宙一般浩瀚,然而,“海是夜的镜子”,在这个夜晚,诗人只能和自己的影子形影相吊。

最后几行,诗人把思想比成美人,这和《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寒冷的冬夜,诗人把思想比成灯、火、月、炉火……这些都是带给人希望的事物,寓意在寻找人生的希望。

纵观整首诗,是诗人面对孤灯的多重想象,它意象繁复,一层一层传递着对世界的看法,在寂寞中带有一丝温度与希望。

适用主题:孤寂;思考与追寻;人生的希望……

主题速用:你的发丝在月光下,显示出银白色的光泽。不知是月色染白了你的发丝?还是你的发丝染白了月色?我要把对你的思念和着月光,酿成一壶老酒,藏在暗夜的梦里。

年少无知的我,总把你严厉的爱误以为你对我的“恶毒”。你唤我在家的时候少玩手机,多抽出时间温习功课。我讨厌你的唠叨、呆板,一怒之下和你顶撞了起来,却忘了你是如何精心地为我准备温热的饭菜,为我一点一点整理错题。

冬夜的炉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好像也在为你鸣不平。当我划着倦舟归来,我的耳畔又响起你温柔却坚定的声音:有我的地方便是你的家,家就是你停泊的港湾。海是夜的镜子,我的成绩是你付出的镜子。有人称:“叶落的时候,你明白了欢聚;花谢的时候,你明白了青春。”当我长大成熟的时候,妈妈,我渐渐明白了你那份深沉的爱。岁月的白马,总不肯为谁而停歇。回首一幕幕,我曾错过你的微笑,我曾失去过你的温情。

眺望2019的高考,以梦为马,方不负韶华。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