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作品

作者:韩少功

一次艰难的夜行,山路泥泞,冷雨瓢泼,简直让人觉得已经在地狱里死过一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行也许会在回忆中逐渐变得轻松、有趣、回味无穷,甚至成为自我夸耀的资本。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位混上了官职的庸才,到任之时让人们惊讶和刺眼。但只要他把这个官一直当下去,若干年以后就可能让人们心平气和,一旦责令他去职,有些人甚至反而会不习惯,甚至会为坐到台下去的他感到委屈。在这一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同一次夜行,在数年前与数年后,已味道大异;同一个庸官,在数年前和数年后,也已经是印象迥别。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还可以抚平伤痕,溶化仇恨,磨损心志,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象坚如磐石。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是可靠的吗?以为善行都得善报而恶行都得恶报,这一套公平交易足尺实秤的市井规则,与一笔历史的糊涂账有什么关系?

我们总是在时间里,一切所为也总是被时间之手操控。欲速不达,事缓则圆,是指办事切忌求快。兵贵神速,夜长梦多,则是指办事务必求快。这都是对人类活动的各种不同时间变量的描述,出自人们杂乱无章、毫无定规的时间经验。于是,“时机成熟”便成为一句谶言密咒似的日常用语,常常聚焦着人们决策时的全部直觉和全部思虑。“时”与“机”,一是时间,二是机缘。如果说机缘是可以观察、可以分析、可以把握、可以创造的各种具体条件,那么时间则常常承担着无可捉摸的神秘命运,或者说是实现着人们无法穷知的无限因果之网对我们的暗中规定。

事情就是这样:处于特定的时机,正义可能遭到践踏,谣言可能奉为真理,诚实可能遭到唾弃,恶俗可能蔚为时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些好心人在这个时候只能接受自己虚弱无能和四处碰壁的“生不逢时”。但同样是因为特定的时机,不可一世的强权转眼间不攻自溃,众口一词的欺骗转眼间云散烟消,而多少智慧不凡的忠告穿过历史的岩层重新被人們聆听。种种时间的作品实属奇迹。考虑到这一点,一切在逆境中的好心人其实无须气馁。如果说,他们以善抗恶常常没有什么现实优势的话,那么他们至少还可寄望于一个最后,亦即最大的优势:时间。日久见人心者,日久得人心也。他们必须明白,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事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持久战”的事业,从来都需要以时间积累作为制胜的筹码。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历史又是可靠的和公正的。因为各种对历史的扭曲和误读无论怎样有效,但总是面临着一定的极限,即难以完全失真和永远失真的极限。瓦釜雷鸣或指鹿为马,往往只能得逞于一地一时。一切超过失真极限的历史虚构,特别是有悖于大多数人正当利益目标的历史虚构,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和淘洗。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半乐观主义地说,历史常常显得既公正又不公正:公正于大体,不一定公正于小节;公正于久远,不一定公正于短暂;公正于群类,不一定公正于个人。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双重品格。这与任何概率只能显现于大数统计而无法验证于局部个别的两重性,是差不多的道理。但这有什么不好吗?回望身后一代代人的战争、革命、劳苦建设以及后来种种毁誉褒贬,感慨历史之剑多少次及时劈开了人间正道,但也感慨历史之雾多少次遮蔽了人们的双眼———而且还有多少不公正的个人故事可能将永远深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也许这正是历史的悲哀所在,但这也正是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前提。

面对滚滚而来的无限光阴,不知道时间这一片透明的流体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不知道还会遭遇自己怎样的惊讶和醒悟。听着嘀嗒嘀嗒的声音,我们等着。

适用主题:坚持才会胜利;历史的反思;时间证明一切……

名师指津:时间是一个高妙的魔法师,它看不见、摸不着,也并不为常人所重视。但时间的巨大魔力是人类无法意料的,“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象坚如磐石”。当然,作者如此道来并非为了说明历史是虚无的甚至是颠倒的。在深刻的剖析中,作者最终让我们醒悟,历史是可靠的和公正的。

文中运用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警示意义的事例,自始至终充满着思辨色彩,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甘肃张掖中学 桑进林)

命题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更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要求: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运用示例:很多事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就像我们的身体,七年,全部都换掉,一个旧的都没有,永远活在成长当中。刹那刹那,都是变化。而我们,其实并不是我们。

七年一清空,前尘尽作梦幻泡影。再多重峦叠峰,也无法阻挡这来自生命本原的潜流。千古江山,百代风流。生命太短,细数流年,我们应该坚守那颗最初的心。

《诗经》告诉我们的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陆游在沈园用满心热泪写下的一句“错,错,错!”是四十年不改的对心爱之人的坚守;守塔人叶超群二十年如一日的守塔,是“人在塔在”信仰的传递,是奉献世间的善心的恪守;无数在救援、消防、战斗事业中牺牲的战士们,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的牢守。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内心深处的灵魂,亦如顾城先生所说的,因为失去了地球引力而获得自由的流星一样,终将在天际陨落。在充满世俗诱惑的现代社会,我们,唯有守住初心,才能拯救迎风而立的自己。(江苏省海门中学 钱哲轩)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