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女郎与登月车

作者:阮直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那些神奇、美妙的神话都失去了神秘,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让一个个世界之谜都昭然若揭。魔术好看,可谜底无聊呀。但人类终不能为了保护虚拟的神话不揭示世界的真相吧。因为科学能使科学家看到宇宙的规律与秩序,这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人类科学求索未知的终极追求,但不是科學家的大众处于审美状态的生活才更有趣味。

在这一点上,我惊叹美国人的诗性心灵与他们的幽默。根据美国宇航局网站上记录的“阿波罗11号”通讯档案,1969年7月20日,在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的罗纳德·埃文斯对在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有人要你们(在月球)注意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为它总是站在月桂树下。”“阿波罗11号”宇航员迈克尔·科林斯立刻回答说:“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当时,科林斯留守在“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中,他的同伴尼尔 · 阿姆斯特朗和巴兹 · 奥尔德林正准备乘“飞鹰”号登月舱登陆月球表面。美国行星科学家埃米莉·勒科达瓦拉说:“这真是一件值得分享的轶事,看起来,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44年前就已经在月球上寻找‘嫦娥’和‘玉兔’了。”

美国科学技术人员不仅研究航天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当时并没有交往国家的古老神话也了如指掌。他们是科学家,但他们的人文情怀更洋溢着诗情画意,科学家并没有把月亮单纯当作一个星球来研究,在登月之前,他们的对话不是在说月球的月貌与地球有哪些不同,哪些矿物质与地球的有别,而是想到了中国神话中那个嫦娥美女与她的兔子,并知道她们在月球上居住了4000年。这可是一分、一秒都很宝贵的时间,他们却聊了这些不“科学”、没啥科学价值的“废话”。可就是这些“废话”,如今在我们的心中是那样的美好。

这是有完整录音的一段档案,在“嫦娥二号”飞天的当日,央视新闻播放了这段录音,这段录音令我热泪盈眶。人类美好的诗性情怀没有因为科学的探索而失去魅力,文学的形象没有因为国家间政治的不同而被阻隔。在美国宇航人的心中,嫦娥是最先登月的人,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神话,可谁都知道这个神话的美丽:人类精神世界里美好的形象不在于兑现,而在于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的索然无味之中。

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多维解读:王淦生

1.让科学家有一颗求美求善的心

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求真。但是我们不能在获取知识和真理的同时而将那些同样是人类创造的属于精神和情感的东西(诸如神话传说、人伦信仰等)一概抹杀。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那批宇航人,他们既有科学家的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又有诗人般的求美、诗性、浪漫的情怀。这样的人才会真正给人带来没有缺憾的生活。同样,科学家还得有一颗对伦理道德的敬畏之心,像“基因编辑婴儿”这类有悖人伦的“科研”应当三思而行。

2.让优美的神话插上科学的翅膀

“嫦娥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它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将人造卫星命名为“嫦娥号”,体现出了命名者的诗性和创意,它使得科学的“求真”与文艺的“求美”和谐统一,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亦会借这颗卫星传遍世界乃至宇宙。其实,很多的神话传说都能给科学家们带来创造发明的灵感,而今,人们正借助科学技术让这些神话传说得以变为现实。科学给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让科学之真文艺之美完美交融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真善美这“三核”缺一不可。我们应追求道德之善,追求科技之真,追求文艺之美,以此来提升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强化我们的生存技能。像爱因斯坦既有科学精神,又有宗教情怀;苏步青既是数学家,又是诗人;袁隆平是农学家,还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可见,求真、向善、求美之间非但不会互相排斥,反而相得益彰,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全面,更健康,更均衡,因而易于成功。

【运用示例】

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几名同学通过计算证伪了童话里灰姑娘穿水晶鞋之举,并将此项“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读到这篇论文,相信多数人都会尴尬一笑。一则美好的童话,一经“科学研究”,立马索然无味。既然灰姑娘不可以穿水晶鞋参加舞会,那么“女巫”“南瓜马车”这些“灵异”现象自然就更站不住脚了,童话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童话是一种天使般的文体,圣洁美好,它往往给人以感性的慰藉;而科学定律乃是凡间的事物,靠着严谨与理性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可若是哪一天,天使坠入了凡间,你是否要用严谨与理性分析一下天使的着装,“科研”一下那对“违背科学常识”的翅膀呢?那可真叫人尴尬。

有时,美好与尴尬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

玉兔捣药,蟾宫折桂,吴刚伐桂,嫦娥奔月……都是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可是登月者考察发现,月亮上乃是一片冰冷荒芜、沙石遍地的大漠。一个是感性的想象,一个是科学的考察;一个是诗意的美好,一个理性的冷漠——我们究竟要选择哪一方面?听听美国行星科学家埃米莉是怎么评价登月之旅的:“这真是一件值得分享的轶事,看起来,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44年前就已经在月球上寻找‘嫦娥’和‘玉兔’了。”

一个科学家,却有着诗人的气质,将文艺情怀与科学精神完美交融。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使得诗意长存,理性依旧呢?

太过感性,会使人情绪化,善感多愁,阴晴不定;太过理性,则会如冰冷的机器,缺少趣味。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感性与理性交融。从小读着童话神话长大,感受世界的美好,懂得邪不压正等美好的道理,从此内心住进了一个感性的天使,指引我们前行。长大了,便逐渐学会以理性规划人生,分析世界,丰富认知。可见,感性之美好,是点亮心灵的童话,是人生的灯塔;而理性则是生存的工具,是生活的砝码。二者融汇,生活才更美好。倘若那群物理系的学生继续研究,计算出灰姑娘的鞋子应用的材料与承重,并将其写入童话,大概就再也不会有人去读这个故事了。

在诗性的事物面前,过度理性不失为一种亵渎。莫让天使落凡尘,唯愿诗意存心间。

——陈锃《莫让天使入凡尘》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