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

作者:许渼婍

故宫,我只在很小的时候参观过。那时的我为它的高大雄伟、富丽堂皇而惊叹。如今回想起来,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有些昏暗的展厅里,透明的玻璃展柜中,橙色的暖光映在精美古朴的文物上,仿佛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因为这份神秘,我翻开了这本书。

爱上它不是一时兴起的轻率。它有一种扣人心弦的魔力,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阅读之后才发现,它承载了十二位顶级文物修复大师的匠人精神,承载了泱泱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瑰宝。这,足以让我沉醉于它的美。

以前,我只知道有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数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文物,默默修复,默默奉獻。

故宫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艺术品,对于这些修复大师来说,它们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品。一般的艺术品可以被创作者雕琢成任何想要的模样,但是文物不行。修复一件文物就像还原一段历史,文物早已被铸造者注定了形貌。加之岁月与风霜的侵蚀,文物更加脆弱不堪,稍有不慎,它们便会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这让修复工作难上加难。但是修复师们不会畏难退缩,他们愿用尽一生精力“医治”历史留给我们的珍宝。他们不为名利。

修复一件文物到底要多久?书中这样说:“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一百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幅古画要修复一两个月,临摹一幅画要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用一生钟情一件事,哪管外界风云变迁,初心仍在就好,信仰仍在就好。他们不为享乐。

曾经,“择一事,终一生”这样的精神与信念是我无法想象的。还记得学校举办的一次讲座中,老师请全体同学起立,之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将来只从事一份工作吗?”接着他请回答“不会”的同学坐下。全年级五百多人,站立的同学屈指可数。接着老师不断增加未来将会从事的工作数量,让相对应的同学起立,结果随着数字的增加,起立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是呀,这个世界过于精彩,过于使人眼花缭乱,当“一生只爱一个人”都稀有珍贵时,“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他们又怎能不令我叹服?

我很感激自己能在这祥的年龄遇到这样一本书,遇到这样一群人。因为这样的阅读,因为他们的存在,当我被生活的洪流裹挟,被大干世界迷乱双眼时,能够停下脚步,透过光阴想一想一生坚守信仰的文物修复师们,看一看正被他们感动的白己。或许无法做到“一生只做一件事”,至少尽力做到不辜负“此事”,不辜负此生。

名师点评

本文是阅读《我在故宫修文物》一书后的读后感。在阅读中,作者被大师们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被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感动,并将这种思考延伸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定思维深度。文章若能进一步挖掘感动之后的思考,不只停留在“不辜负”这一层面上,写一写如何才能做到不辜负此事此生,思辨会更有深度。

(汪 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