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也相忘于江湖

作者:王艺潼

想起庄子,便想起蝴蝶,想起鱼儿,想起清澈的目光,想起超然物外的洒脱。我想起的这一切其实都不是他,好像又都是他。

秦光涛曾说:“当生命的颜料耗尽之时,只有有意义的画面才是图画,无意义的画面仍不过是一堆颜料而已。”有不少人也曾质疑庄子的这幅人生图画只是一堆颜料,但我不以为然。庄子没有细细描摹,却以无章法之势画出了最美的图画,风骨超出技巧,也超出人生。而这一番风骨却像他说的那般,“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如今他梦里的蝶已经化成所有人梦里的蝶,在万世景仰下,飞得愈加明丽动人。 其实,历代文人大多抒发过类似庄子的感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之节,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之悟,甚至是三毛“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的慨叹之词,都隐隐透出庄子的超然风范。我觉得,或多或少,热爱自由的文人在内心深处都是向往着成为那只蝴蝶的。我们仰望星空时,顿觉自身渺小而感宇宙之博大无穷,于是将自身的得失成败都忘于尘世,“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只留下明白而纯粹的淡然,从而顺应自然,成为“达者”,将自己归为“一”。

这里的顺应自然传递的是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呢?这是仁者见仁之事。其实庄子在与我们侃侃而谈时,就暗含了他的答案。学者方勇说:“庄子认为艺术创作只可能建立在大量现实经验的基础上。”确实如此,庖丁解牛时游刃有余,正源自庖丁长久以来的实践。

我们时常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疲累和束缚,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被束缚的原凶。用庄子的眼光看,所有的束縛都是世人为自己套上的枷锁。我们把自己局限于皮囊之下,这具骨架也就让人感觉沉重。如若我们跳出这种功利思维,去追求事物的本真,我们便脱离了束缚。《庄子·秋水》中说“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流逝,世人也永远不会停下追寻的步伐。当现实无法改变时,重要的是我们的眼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给予自己的便是什么。庄子告诉我们,对于未来不要心存奢望和执念,不如做好当下,享受过程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对结果便能泰然处之。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人尽皆知、在武侠小说中屡见不鲜的“名言”还是给了我启发。我们与现实生活相濡以沫,而且必须适应并不完美甚至让我们跌跌撞撞的日常生活,但是我们也可以与之相忘于江湖。自由在于选择,哪怕身处囚笼,也可幻想着外面的多彩世界。若是你的心不受阻隔,何物能将你束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