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读书,清风自来

作者:刘金玲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的这几句诗可谓脍炙人口,道出了读书的种种好,不过这多是从物质角度或者对人的精神安慰角度说的,而阅读对人品格、思想、气质等的益处更是数不胜数。

阅读可令人学到各种本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才能;

阅读可令人领略书中的美好世界,开阔眼界,还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阅读可提高人的文化底蕴,改变人的气质,使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还是一种认识自我的过程,可令人认识自己的优长和不足,更好地展己所长:

阅读能给人一种宁静、清雅、美好,让心灵轻松、生活舒适、快乐同步。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阅读最大的好处是读书所得永驻心中,不随着时间流逝、人生起伏有所疏遠。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活动。阅读时,你可以在溪边垂钓,亦可以在林中小憩;你可以在田间劳作,亦可以在月下独酌。

人生就像读书,开始时懵懵懂懂,读到中间时一知半解,到最后终于明白,不管酸甜苦辣,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阅读于人生妙不可言。你若读书,清风自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读书长精神。有书堪读直须读,莫待垂老空叹息。

但是今天许多人的阅读,褪去了阅读的本质,褪去了阅读怡情养性、修养身心、丰富自我的意味,多了更多的现实功利色彩,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谈谈阅读于人生的意义。

文题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曾国藩说“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等等,可见阅读于人生意义深远。

读后你有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谈起阅读,我们都有切身体验,但是读书带给人的妙不可言,我们往往由于身处其中反而一言难尽。这个题目用众多名人警句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学生深入思考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引导学生探讨阅读让人摆脱平庸的问题,尤其是摆脱内心平庸。清代周亮工在《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中说:“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事业没有那么成功:有的人拥有无数做人的头衔光环,有的人一生平平凡凡。但无论哪种人,阅读都是一定要的,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摆脱平庸,“无英华也可以自见,无名誉也可以震俗”。

曾国藩说“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引导学生探讨读书对人的气质、精神的作用。气质是一个人从内往外散发的一种人格魅力,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高雅、高洁、恬静、温文尔雅、豪放大气等,都是一个人气质的表现。好的气质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持之以恒培养的结果。读书以内养外,使人气质如兰、精神焕发。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善的,但读书能使人不断趋于完善。完善的人具有理性、意志,具有很强的审美能力,是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如此,他们希望成为最好、寻求最好,并且努力做到最好。完善的人即余秋雨所说的摆脱了平庸的人,曾国藩所说的气质超群、精神昂扬的人。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这句话引导读者思考读书对人的教养及鉴别力的培养的作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关心他人、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都是有教养的表现。有教养的本质是关怀他人,帮助人际交往进入良性循环。

学生当理性审视题目、丰富题目内涵,思考再思考,助力认识的提升。

适用素材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已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林语堂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佘秋雨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