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巨人而生疏的思想

作者:朱欣怡

“你到哪里找地方安置她,带着你所有这些巨大而生疏的思想,来来去去并经常留下来过夜?”

《杜伊諾哀歌》里如是发问。

人是有思想的,不单单是伟人,无论何人都具有思想。在每个与床上的空气拥挤着的夜晚,在流淌着风景的每扇车窗后,我们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思想。然而并不是每一根思想的线头都有存在的意义,它们往往缠绕在最微不足道的线轴上,这也是多数人的思想流于平庸的原因。

那么,“闪烁着光芒的思想”和“巨大而生疏的思想”究竟有何区别?另外,我们该如何安置那些无太大价值的思想,只带着锐利而精当的思想轻装上路呢?方法并不复杂,然而鲜有人领悟,那即是阅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自己心中曾坚实牢固的某种思想、某个理论在某一时刻突然崩溃四散,且在自己伸手挽救前就已销声匿迹。他们喟叹,认为这是一时疏忽,并没意识到是自己亲手制造的大团无用的思想充当了认知上的羁绊。“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说。阅读正是将那些无用或错误思想打破弃掷的力量,是磨砺已然卷刃的认识的砥石。正如民国初年那些阅读过《新青年》的男女,若未曾受过书中理念的教化,恐怕仍然迷信鬼神、坚守三从四德,在封建制度消亡后感到惶恐不安却不知缘由。阅读书中的“民主与科学”,使他们离完善更进一步。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时代证明热爱阅读的人永远会站在思想的浪尖上。

赫尔岑又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确实如此。比如,没有阅读过哀悼纳莱斯文字的人很难理解歌中那勇敢的声音如何穿越荒芜的麻木不仁。对他们而言,荒芜仍是一片荒芜,他们鉴别不出那些文字的意义,更无从对“虚空第一次感到震惊,这震惊现在激励我们、安慰我们并帮助我们”产生共鸣。英雄的牺牲在缺乏阅读、缺乏震撼的灵魂中永远微不足道,甚至让这个灵魂感到庆幸、感到可笑,最终缺乏对英雄持有敬畏的教养。

阅读能提供容纳我们所有“巨大而生疏的思想”的地方,由文字里逸出的思想纺线整齐缠绕在正确的纺锤上,轻盈无比,我们携其走在人生之路上,无论多远都可以抵达。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理性审视文章。开头引用《杜伊诺哀歌》中的文字引出主题,同时契合了阅读的话题。中间理论论证与事例论证相结合,充分阐释阅读对安置“巨大而生疏的思想”的作用。结尾简洁深邃,引人深思。

(刘金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