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认定学术论文?浙大新规“吹皱一池春水”

作者:未知

  时事引读>>·原创·

  2017年9月,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如果学术文章在“两微一端”(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动客户端)影响力传播力巨大,如在《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发文阅读量达到10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万,即可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该《办法》随即引发社会热议:有人认为该举措顺应了互联网发展,开了国内高校先河,有巨大创新意义;也有网友质疑,10万+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以此认定学术价值,很难保持学术的严肃性。

  素材聚焦 浙大新规的颠覆性

  大学老师的学术文章一般发表在特定的学术期刊上,圈外人往往难得一见,对于此次改革,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在这个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的受众数量远远超过核心期刊阅读数量的互联网时代,浙江大学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过转型,所搭建的“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拥有权威性强,传播力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政府更愿意采纳,社会更愿意接受,业界更愿意吸收从此类平台产出的学术文章。同时这也回归到了学术评价体系的初衷:关注成果本身的价值和影響力,而非是否发表于核心期刊。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以上材料,针对“浙大新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之改革,不在“专业论文”的多少,也不在网文转载量的多少,但是浙大新规确乎给我们高校学术评价“不拘一格”地开辟了一条新路子。蔡元培当年看到了梁漱溟的一篇佛学文章,就让这个从未上过大学也未留过洋的24岁年轻人进北大当了老师;那个几乎没发表过论文、首次上台半天都讲不出话来的沈从文,也在大学教起了写作;及至20世纪80年代,从未读过大学的何中华,也因为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了文章,而被山大破格调入……选拔、发现人才就应该不拘一格,多元化多渠道,打破老规常规。

  其他适用话题 创新;鼓励与包容;评判标准

  (特约教师 周玉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