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似美人

作者:兔小姐月贝卡

  【适用话题】味道 珍藏记忆 时代变迁

  秋分过后,天气渐渐有点转凉的意思。为了做好过冬的身体储备,又到了必须贴膘的时候了。我決定制作每年都会准备的贴秋膘大杀器——猪油。

  早市上拎回1公斤猪板油,先是在水龙头下冲洗十来分钟,用眉毛夹把猪皮上残存的几根黑猪毛拔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案板上将这一大块板油分割成4厘米见方的小麻将块。1公斤板油小方块堆进锅里,加一小碗清水,中火炖煮,接下来只需等待。

  猪油这种东西,于1990年后出生的人而言,大都感到陌生。这群人吃过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家里富裕的可能常吃茶籽油、橄榄油,洋派的喜欢黄油,但就是没怎么吃过猪油。为啥?因为不知何时,猪油被营养学界判定为“最不健康的食物”。要知道,中国人除了怕穷,还特别怕死。于是,在中国人食谱里存在2000多年的猪油,一瞬间从万千中国人的灶台上消失了。

  猪油入馔,花式繁多。猪油捞饭最朴素,也最经典。舀一勺猪油垫在碗底,覆上半碗热米饭,再淋上些许酱油、葱花。凝固的猪油被米饭的热度所熔化,经过搅拌,每一粒米饭都会裹上一层绵软香浓的动物油脂,酱油增鲜、葱花提味,一口含进嘴里,美得闭眼就是天堂。

  在湖南,街头巷尾、万家厨房,总能找到猪油的踪影。去菜市场遛弯,门口总有一口支起的大锅,其中大坨的猪板油在冒着热气,“吱吱”地翻滚,散发出一种令人神魂颠倒的油香。最常见的粉馆,猪油也在唱着主角。大汤碗里搁上一勺猪油,便能将所有食物化腐朽为神奇:一勺滚开水加一勺猪油,便能喝出肉汤的鲜味;一碗寡淡的素粉,拌上一块猪油,便能成就远近闻名的“猪油拌粉”。湖南人炒青菜也离不开猪油。冬日里常见的红菜薹,一定要用猪油炒,否则就会如一位失智的少女,没有灵魂,可惜了。唯有猪油的醇厚鲜香,方能带出菜薹的爽脆和清甜。堪称湖南当家菜的剁椒鱼头也少不了猪油的点化。如今,湘菜馆开得遍地都是,全国人民对剁椒鱼头并不陌生。然而,只有湖南人才知道,出了湖南省的鱼头似乎总是少了点滋味。是啥呢?其实就是猪油。湖南的做法,胖鱼头在搁上盐、剁椒、蒜蓉、姜丝、酱油之后,在上锅前一定要放一勺猪油,而外省多半是用调和油、花生油。这一油之差,可就差之千里了。有大厨点拨,猪油的奇异,在于能够化解鱼头的腥味,同时增鲜。

  对于许多传统菜式,猪油是灵魂般的存在。因此,熬上一罐好猪油至关重要。经过差不多半个小时慢煮,板油块就会缩水为细小的油渣,并弥漫出一锅金灿灿的猪油。放凉之后,猪油丰腴细腻的真身即会呈现,看看闻闻都让人欲罢不能。

  只要吃过一次猪油,便不会再放过。好似美人,让你一头扎进温柔乡,死也甘愿。

  (摘自豆瓣网)

  【素材分析】美食之于人的记忆,是深刻而美好的,它唤醒的不仅是人的食欲,更是对美好记忆的珍藏。如猪油入馔,花式繁多,美味异常;同样,猪油在许多传统菜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令人食之而欲罢不能。也许,时代变迁,人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可是存乎于心的味道,总会如影随形,成为一辈子的记忆。这是美食的味道,更是文化的力量。

  【速用名言】

  1.记忆是没得比较的,回忆里的味道是无法重寻的。——作家张小娴

  2 .时代不同,习惯也不同。——古罗马哲学家 西塞罗

  (特约教师 董选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