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农人的匠心

作者:周华诚

这个春天的许多个夜晚,我读一位嘉湖农民沈先生写的《沈氏农书》及他后面张先生补写的《补农书》,不由感叹从前人们对于种田过日子这件事的认真态度。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现在的人粗陋惯了,简直无法理解,其实大到种田养蚕,小到家常日用饮食,无一不是有据可循,我们的前辈早已给出了极其周到的指导意见;且字句之间,无处不是殷殷切切——

“种田养猪第一要紧,不可以饼价盈遂不问也……养母猪一口,一二月吃饼九十片,三四月吃饼一百二十片,五六月吃饼一百八十片,总计一岁八百片,重一千二百斤,常价十二两。小猪放食,每个饼银一钱,约本每窠四两。若得小猪十四个,将八个卖抵前本,赢落六个自养。每年得壅八十担。”

壅,就是肥料。这也算得清清楚楚。沈先生说:“种田地,肥壅最为要紧。人粪力旺,牛粪力长,不可偏废……”

至于养鸡养鸭,也是谆谆教导:“鸡鸭极利微,但鸡以供祭祀、待宾客,鸭以取蛋,田家不可无。今计每鸭一只,一年吃大麦七斗,该价二钱五分;约生蛋一百八十个,该价七钱。果能每日饲料二盒,决然半年生蛋无疑……”

我读这样的文字,居然感动不已。

现在大家都常提一个词,匠心。其实在我看来,每一个行业都有匠心。从前的农人,认真种田,珍惜每一小方土地。他们精耕细作,一年四季周密安排,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各种作物,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岂非匠心具足?

【素材運用】诚如作者所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从前的人也曾面临过。当看到像养猪这样的小事,从前的农人也给出过这样细致的指导意见,便让人明白“匠心”二字意义的真正所在。

【适用话题】匠心;细致;活法;精耕细作

同类素材库

2018年中秋,《天天向上》的舞台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他们高冠环佩,顾盼间有无双风华;他们罗衣飘飘,摇曳时似云上仙人。这群“从壁画里走出来”的模特,就是汉服界大名鼎鼎的“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要还原古代的服饰,步骤极其烦琐,需要先从古文献考据,再到自然中寻找原材料,最后染色制成衣服。一件全手工绞缬的魏晋襦裙,手工缝制、草木染色,需要两个人花半年时间慢慢打磨。复原小组成立11年,几十位队员通力合作,也才复原了200多件精品。但他们的辛苦获得了外界的认可,外交部高度认可小组的复原成果,在中日韩传统服饰展演上,专门邀请小组代表中国去展示真正的传统汉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