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作者:未知

连连小编: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黄炎培和胡适曾有过一段谈话。黄炎培说:“怎样才能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那就是你我愿意把子女送进去读书。”胡适回答:“我的子弟,我都叫他们去上南开了。”而著名文学家老舍和曹禺曾合写过一首关于南开的诗,开头便说:“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可以说,无论素粉们在哪个地区,“南开大学”你一定听说过。从这所高校,曾走出包括开国总理周恩来、“两弹元勋”郭永怀、“微积分几何之父”陈省身、著名文化学者叶嘉莹在内的诸多各领域精英,是名副其实的桃李满天下。如今,老校南开已历百年。2019年10月,“南开大学百年校庆”的新闻刷爆网络。而在隆重举行庆典之时,我们必然会回溯“百年南开”的峥嵘岁月,体味它“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学风,展望它在新时代的光明未来!

盛世庆典:今日之南开点亮全球

1.点亮全球的灯光秀

2019年10月17日,是南开大学百岁华诞。为了庆祝建校百年,10月16日晚,南开大学举行校庆主题灯光秀表演,点亮了标志性南开主楼,表演视频与照片迅速蹿红网络,不少网友直呼:“酸了酸了,又是别人家的大学!”除了灯光秀,由南开校友总会指导,海内外各地近50个南开地方校友会联合主办的一场“百年南开,点亮全校”的活动更是引发无数网友关注。在活动中,包括纽约纳斯达克、新加坡滨海湾、上海外滩、广州“小蛮腰”、北京奥体公园、西藏布达拉宫广场、成都宽窄巷子、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等在内的世界各地著名地标建筑大屏幕上,都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向南开大学表白。此外,各地校友迅速线下集合,组成“地表最强应援队”,在世界每个角落唱响校歌;10月14日至20日,上海全城12000辆出租车也加入应援,点亮后窗车屏,为南开大学送上生日祝福;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发行了南开百年校庆纪念币。

【适用话题】校庆;教育与发展;民族骄傲;全民参与;感动

2.荣光来源于贡献:南开学人,胸怀天下

南开校庆,全球沸腾,这份荣光可以说是南开人用血汗浇灌出的花朵。2019年8月25日,在南开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曹雪涛曾说道:“在你们的老师中,有一生饱经磨难,但矢志传播中华古典诗词的叶嘉莹先生,有数度荣誉加身,却始终躬耕教学一线的周其林院士;在你们的学长中,有两次获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携笔从戎、建功军营的‘南开八学子’……”当然,也正是这种拼搏奉献,撑起了南开人的自信前行。在南开百年校庆举办的世界校长论坛上,面对来自全球44所知名大学领导人及多个世界著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曹雪涛充满信心地说道:“早在抗战时期,张伯苓校长就提出,南开要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并驾齐驱、东西称盛’。今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素材链接1 勤奋严谨的周其林

周其林出生于1957年,他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可谓科学界的顶尖人才。1977年,20岁的周其林每天的生活就是除草、耕田、收割。可喜的是,我国在当年恢复了高考。周其林兴奋报考,却遗憾落榜。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更有信心地说:“再给我半年时间,我一定能考上!”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周其林以物理91、化學89的高分步入大学。在大学里,他学习十分刻苦。有一次,他在路灯底下坐着念书忘了冷,结果冻出了风湿性关节炎,被同学送进了医院。周其林回忆说,那时因在路灯下念书而冻病的学生屡见不鲜,后来学校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每晚12点就会准时熄灯,甚至连路灯也关掉了。此外,在做学问上,周其林不仅刻苦,还很严谨。他的学生说:“周老师常说,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做实验要负责任,万一数据有错,小到科研细节,大到人类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在我们发文章之前,周老师都会要求其他同学将实验重复一遍,对关键步骤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相同才准许发表。”然而,即便如此“严出”,周其林研究成果的数量却令人惊叹——10年间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论文被引用1900余次,编写著作10部(章),申请发明专利11项。与科学研究一样,周其林在生活上也非常细心,在他的办公桌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档案袋,封面写着学生的名字,每个学生发的每一篇文章和学术资料他都保留下来。

素材链接2 “南开八学子”

2017年9月,南开大学8名学子准备投笔从戎。入伍前,他们在阅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百感交集,于是集体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要到部队接受锻炼的决心。2017年9月23日,让他们惊喜的事情发生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肯定了他们身穿戎装、投身军营的行为,这让他们备受鼓舞。此外,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部队经过一年的历练后,习近平总书记依然惦记着他们,于2018年9月再次勉励他们,肯定了他们一年来在部队的淬炼。2019年9月,8名学子光荣退伍,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董旭东获评武警安徽总队士兵教育骨干、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蔚晨阳的部队驻地在边境,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王晗在部队的表现尽显巾帼本色,被中部战区表彰为强军精武标兵。贾兰珺在所在连队表现优异,忍着腰伤,坚守通信岗位。戴蕊、胡一帆战斗在执勤一线,多次圆满完成执勤安保任务。李业广认真钻研飞机维修技术,加班加点,只为捍卫战友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阿斯哈尔·努尔太主动申请加入特战中队,参加更为严苛的“魔鬼周”体能训练任务,获评全国“最美大学生”,并于2019年7月在部队光荣入党。在南开大学为他们举行的退伍活动中,阿斯哈尔·努尔太代表8学子发言。他说:“从学子到军人,再从军人回到学生身份,我们爱国初心不改,报国之志依旧!”

【适用话题】爱国奉献;刻苦学习;踏实严谨;新时代青年

初心勿忘:昨日之南开允公允能

1.起于山河飘摇之时

蒋梦麟的北大、梅贻琦的清华、张伯苓的南开……可以说,只要提到南开大学,一定绕不过它的首任校长张伯苓。张伯苓本是北洋舰队的一名士兵。1898年7月,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而张伯苓所在的舰船负责运送清廷官员去威海卫进行交接仪式。当时的威海卫被日本控制,在交接仪式上,张伯苓目睹了日本太阳旗的降下,清朝黄龙旗的升起,但随即黄龙旗又被降下,英国的米字旗高高升起。更令人痛心的是,当时参加仪式的清朝兵丁不仅着装不整,而且一个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有的人甚至还在腰上别了一杆大烟袋。反观英国士兵,穿戴整洁、身材魁梧,步伐一致、神采飞扬……这让张伯苓深受刺激,于是,他做出决定:脱下军装,去做教育。他认为:“要在现代世界中求生存,必须有强健的国民。欲培养健全的国民,必须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可以说,张伯苓当时遇到的情境,就是南开大学诞生的社会环境。

此后,张伯苓来到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的私塾里讲授“西学”,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英文、数学、自然科学这样的科目,而他自己也很快出了名,又被一位叫王奎章的绅士请到王氏家馆做兼职老师。后来,1904年10月17日,严家和王家各出1000两白银,建立了“私立中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南开中学”,聘任张伯苓为校长。到了1917年,在张伯苓的悉心运作下,南开中学驰名全国,学生超过1000人。但是,对于张伯苓来说,他要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当时的天津只有一所北洋大学,且只讲授工科和法科。所以,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才是张伯苓的梦想。张伯苓心里明白,要想办好学,自己得先学好。于是,41岁的他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留学。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最终找到了一套适合中国的教育理论。1918年,张伯苓谢绝了哥伦比亚大学追加的奖学金,选择回到中国。这时,有了知识,还缺的就是钱。为此,张伯苓四处求人借钱,甚至去求一些军阀——这在当时,是很多知识分子所不愿意做的事,但张伯苓不以为然:“我不是乞丐,乃为兴学而作,并不觉难堪。”最终,张伯苓共得捐款近9万元。1919年,南开大学正式成立。

【适用话题】国难;国民教育;个人与国家;梦想

2.发反抗之先声

1934年,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虎视眈眈,华北局势紧张。这时,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召开在即。南开的学生为了迎接这次运动会,就组织成立了一支啦啦队。不过,这支啦啦队可不得了。开幕式上,他们在队长严仁颖的指挥下,手里举着紫色和白色的小旗子,拼出“勿忘国耻”“收复失地”等爱国口号,并高声大喊:“华北会,十八届/锻炼好身体/休把别人赖/收复失地在关外/收复失地在关外。”开幕式进行当中,当东北和察哈尔运动员相继通过主席台的时候,南开啦啦队一齐高呼:“练习勤,功夫真/东北选手全有根/功夫真,资格深/收复失地靠咱们……”醒目的标语,齐声的呐喊,南开啦啦队此举让现场三万多名观众“先是愣住了,一声不响,紧接着是狂风暴雨般的掌声”,不禁热泪盈眶!当然,南开学生此举也彻底触怒了日本侵略者,日本驻华大使馆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抗议,国民政府则要求张伯苓“约束学生的行动”,而张校长将啦啦队负责学生找来,头一句话便讲“你们讨厌”;第二句说“你们讨厌得好”;第三句是“下回还那么讨厌”,“要更巧妙地讨厌”。这三句话是张伯苓对南开啦啦队爱国行为的肯定,更是对南开学生爱国义举的支持,从此成为南开传颂的佳话。

【适用话题】新青年;体育运动;自由精神;爱国;责任

3.爱国三问,南开精魂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张伯苓校长于1935年9月17日新学年“始业式”上,让南开大学新老同学自省的三个问题。所谓始业式,就是迎接新同学的开学典礼。自1935年以来,日本通过一系列行动制造事端,提出种种无理的要求。而国民政府一再退让,并于7月与日方达成“何梅协定”,表态对日本“所提各事均承诺之”。一时人心大乱,时局板荡。最令张伯苓感慨的是,已处于危墙之下,人们还不能团结一致。他认为必须通过一次演说警醒南开师生和国人,而讲到自私的话题时,张伯苓痛心疾首。他说,自己曾经面对小孩子做过一次讲演。张伯苓问他们:“中国人多不多?”小孩子们说:“多。”又问:“中国强不强?”说:“不强。”“为什么不强呢?”小孩子们回答:“不能團结。”张伯苓说,这个道理小孩子都懂得,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却做不到。他说,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太狭隘,“总不愿别人好”。讲到此处,张伯苓提出那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

始业式上的“爱国三问”,让初入南开的学子们真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危难和南开人的责任,不少同学从此投身到救国运动之中。1937年,日寇伸出全面侵华的魔爪。战火初启,滋育爱国精神的南开校园便成为日军炮火攻击的目标。不过,正如张伯苓校长所说:“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此后,南开大学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

【适用话题】爱国;民族精神;忧国忧民;教育方法

【素材链接】南开大学曾有一口大钟,钟面铸有整部《金刚经》,重达一万三千余斤,是当时的南开一景。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时,南开师生为铭记国耻,曾鸣钟3日,先敲9响,次敲1响,再敲8响,钟声轰鸣,声震数里。此后,这口用于每年开学或毕业式等盛大庆典的校钟,便成为悬挂在南开师生心中的警钟。1937年7月29日,日军轰炸南开大学,校舍被焚毁,校园被侵占,文物典籍被洗劫,这口校钟从此下落不明。1997年7月,在南开大学被侵华日军炸毁6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重铸校钟,以铭记历史,激励后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