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月亮的故事

作者:邱巧雯

小时候的寒暑假,父母都会带我回外婆家小住一段时日。

外婆家在乡下,两层小楼,一片庭院,屋后古井井水清冽,门前蔬果自由生长,外加一只大狗优哉游哉,成天就着阳光打盹。

还有一片神奇的屋顶。石头房子,通往屋顶的石头路没有刻意封起,常年被阳光雨露滋润,石壁生了厚厚一层绿苔。夏日的傍晚我喜欢上屋顶去,看渐渐黯淡的天,看遥远的火烧的云,看悄悄隐匿的日和悄悄挂上的月。

夏天的月總觉得是没有冬日明亮的。夏日的傍晚,萦绕在月旁的云很多,却又都轻散,像一阵烟,但要消散许久。可夏日的繁星众多,那时候的晴朗夜晚,总能认出北斗七星和启明星的。冬天的月亮,清冷而遥远,星星也稀松,孤单非常。

后来上了小学,老师让写“月亮”,最常写的却不是小时候在外婆家屋顶抬头可见的那轮明月,反倒是在一个个或燥热或凉爽的晚上,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座,“看月亮在房屋后边躲躲藏藏”。那时的月亮,却不像是小时候抬头所见的那样皎洁了。从那之后,我还是喜欢在傍晚看天,在夜晚赏月。只是黑夜越来越亮,城市喧嚣持续到更深的夜。

前不久,外公从苏州带回一箱黄桃,爸爸专程骑着摩托车带我下乡去拿。风还是熟悉的风,路还是十几年前的路,但一种正在加速靠近儿时回忆的雀跃在我心里漾开。

我又看见了北斗七星,看见了启明星,看见了其他的散落的星星,看见了那轮月。风的呼啸渐止,月也就被定格。月还是小时候的月,我只是站在庭院看它,它的光亮却并不因为两层楼的差距而微弱半分。

乡村的夜真静啊!昏暗的路灯,扑棱的飞蛾,叫唤得正起劲的蝉虫。风里带了泥土气息,空气有些混浊。但我还是觉得,就这样吧,真好啊!

那轮照耀了无数沙场将士,照进了无数文人学士,照过了历史更迭激荡的月,它从来都在那里。此情此景,令我想起戴望舒的《偶成》:“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是啊,美好的东西将会永远存在,正如我头顶的星空与明月,正如我美好的童年回忆。(指导教师 王若兰)

点评

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回忆性散文。作者用真切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和月亮之间的故事,令人感动,引人遐思。1.语言优美,富于诗意。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颇见功力:外婆家乡下的小楼、神奇的屋顶、夏日的傍晚……信笔写来,读者很容易随着作者的笔触感受夏夜的宁静、欣赏满天的星星。捧读文章,仿佛在欣赏一首浪漫的抒情诗,又好像在享受一首小夜曲。2.感情真挚,主题突出。文中有对乡下外婆家的描写,有对夏天的月的描画,有对乡村夜的展现……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月亮、对美好的童年的真挚情感。文章结尾引用《偶成》中的话,体现了“好东西”的价值,结尾升华主题。

(点评教师 李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