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为

作者:彭姝桤

纪德说:“借着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我们谋求出路,改造世界,开发自然,却往往忽视了经济效益背后更加重要的自然规律,而这顺应自然,实现有所作为的发展之道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法自然。”此处的自然并不是指狭义上的青山绿水的自然,它是尘世间众生生存的混沌状态的统称,而“法”字则有遵循、提供、依照之意。自然万物须得依从于道,而道偏偏又是“常无为而无不为”的。

因而可以进一步推想,道家所说的无为其实就是深层次的有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无为与有为的统一,它通过这一作用成就万物,进一步阐释出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诸多理论观点。

所谓无为,并不是消极不为,也不是反对“有为”,而是要遵循自然之规律,不要强求或对事物的自然发生和发展强行进行干预的“无为”。在此基础上适应社会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有为”,最终才能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类本身的“和”这一观念。

然而,在新时代也产生了很多对于“自然有为”这一观念的错误理解。网络时代流行的一种“丧”文化就是典型案例。当我们把“自然无为”窄化为不求甚解、不思上进的惫懒人生处世原则,其实我们已经忽略了“道”的本质。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真正的有为是立足道德精神的德性出发,进而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我们更应该跳脱出世俗文化禁锢的牢笼,意识到真正的无为必将来自于有为,而终归于有为。

在今天,“自然有为”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新时代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其实就是对“自然有为”观点的传承与发展。近日,“基因编辑婴儿”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它看似是科技的进步,实际上是科学家盲目删除了某些人类身体缺陷基因的结果。这种做法,让科学变得越来越“无下限”,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忽视“自然有为”的规律而贪食一切成了万物的灵柩,打破自然有为的发展规律最终会是自食恶果。

当今中国,对优秀传统道家观念的继承与发展极大地顺应了自然有为的发展理念与哲学思辩,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塞罕坝林场就是坚持“自然有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绿色发展的信念;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敬仰的绿色发展的“精神高地”。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重点修筑与保护,对于辽阔国土资源的有计划、有选择开发与建设,对于博大自然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无一不展现出新时期中国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贯彻,对“自然有为”的规律的顺承。

欢喜承受大自然的每一落笔,笔笔都是天意,生命没有败笔。自然有为的观念背后,是万物生灵的和谐统一,而只有始终坚持与发展自然有为的观念,才能真正地化“无为”为“有为”。

(编辑:王莹)

“自然无为”是大家所熟悉的中國古代道家哲学中的观点,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为”。而作者从“无为”中见“有为”,另辟蹊径,直接提出“自然有为”这一观点,立意高,表意明,让人眼前一亮。主体部分从正反两面阐述了“自然有为”的内在蕴涵,将其与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状态相联结,一方面指出顺应“自然”之法,将符合自然规律与“丧”文化中不管不顾的态度作出明显区分,另一方面明确“有为”之路,使两者辩证统一,论证有力又富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好的议论文材料最忌老旧,落入俗套,本文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所用的材料鲜活而富有时代气息,像文中所举“塞罕坝林场”这一事例,既新颖又富有深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