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两个意识,完胜高考作文

作者:鲁力 吴湘梅

怎样解决作文“脱离材料”问题?答案是:树立 “解读材料”和 “草拟提纲”两个意识。

【文题】

1896年8月28日,73岁的清朝重臣李鸿章出访美国,《纽约时报》更是留下了一份珍藏了一百二十多年的专访实录。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同普通老百姓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在清国,只有付得起学费的男孩子才能上学,我们没有你们那么多的学校。而女孩子只能在家接受教育,因为我们的风俗习惯和你们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

美国记者: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修改吗?

李鸿章:我没有这个权力,只能期望美国新闻界能够帮助我们,呼吁废除或修改,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就因为华人比英国人、美国人都要勤俭,在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的同时,请帮助华人一臂之力。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我们非常欢迎你们投资,但是请理解,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来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利……

请结合中国百年近代历程和当下国情及国际环境,写一篇作文。

一、树立解读材料意识

1.分解材料。

时代背景:120年前(鸦片战争以后)

采访双方:美国记者、大清重臣李鴻章。

采访内容:①普通老百姓是否普遍接受教育问题;②对现存的排华法案是否进行修改问题;③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问题。

整体把握:落后遭侮,国弱受欺;勿忘历史,把握当下,创造美好未来。

2.弄清要求,明确方向。

“结合中国百年近代历程和当下国情及国际环境”是本文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树立拟写提纲意识

1.分解剖析型(提纲):

顾名思义,就是仔细阅读命题材料,分解每层含义,为行文就事论事,由事及理提供议论支点。

标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一层概述材料,亮出观点或先亮观点,再引述材料;

第二层分解材料:

A贫穷教育必然滞后;

B国弱必遭排斥;

C欢迎投资,但不许危害我国主权;

第三层联系现实:

从教育问题、排华问题、投资问题、主权问题对比历史来谈;最后,展望升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