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葡萄的方法

作者:胡艺昕

依旧是在某一个葡萄熟了的季节,我被人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串葡萄,你会先挑好的吃,还是会把最好的留到最后?”我断然回答道:“当然是先挑好的吃了,因为这样的话,我每次吃到的葡萄都将会是剩下的葡萄里面最好的一颗。”

我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坚持着这一经典的“吃葡萄之法”,甚至把它定义为一种人生哲学,因为那时候的我觉得必须珍惜“眼前”,如果刻意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反而会“留”坏了。在这一点上,长辈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式”的爷爷奶奶喜欢把对晚辈的思念与爱寄托在“我想让娃吃上”的念想上,可这食物毕竟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其实,不光是舌头和胃需要食物,耳朵和灵魂也需要。在童年时光中,我曾结识过一个声音高亢的伙伴,它叫“小提琴”,我也许是太渴望去荡漾在无限温柔旋律里的“天鹅湖”了,急于去演奏心中的乐曲,但老师似乎与我的想法背道而驰,反反复复让我练习“空弦”,一个月过去了,我在“空弦”中一次次放空自我,甚至变得空虚且焦虑。当我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在给那些老生教授乐曲时,心里就像塞了一块铅。老师似乎也捕捉到了我情绪上的微妙变化,一次在我练习时,径直地走到我身边,把教材拿过去写下几个字,我至今还依稀记得他眉宇间露出的从容。

老师的行书流畅而舒展,写的是“渐至佳境”四个字,对于当时那个“先吃最好葡萄”的我而言,显然不懂得这四个字背后的真正寓意。直到中学时代,读到一个词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才发现,在一个焦虑的时代,人人都只顾眼前利益,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作为新生代的90后,其实很难再像画家顾恺之那样“食甘蔗先食其尾”,就从业角度而言,新生代们更换工作的频率远远大于从前,反复地“跳槽”,反复地“放弃”,然后再选择。关于爱情,从前很慢,现在很快,很多人对待感情的态度十分轻佻,把爱情体验比作是“速食”。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开始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了。

于是,我开始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直到有一天,我创作一篇散文时,从开始的抓耳挠腮,再到敲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字,陶醉在窗外一片月色之中,我渐渐明白了那四个字的真正寓意,也明白了当下青年的症结所在。没错,我们真的是“太忙了”,忙着与“佳境”背道而驰,火急火燎、跌跌撞撞地游离于这个世界的最表层。

我们这些“急性子”,其实才是最委屈的!

葡萄又一次熟了,我換了种吃葡萄的方法。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