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作者:叶芷嫣

翻开《纽约时报》留下的一份珍藏了一百二十多年的专访实录,是沉重,是屈辱,是渴望被尊重却又无奈的嘲讽。

美国记者对李鸿章询问“排华法案”看法时,一句“我没有这个权力”,道出的是弱国子民面对屈辱,无能为力、无处申诉的辛酸。

清朝末年,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后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不断丧失在世界上的平等地位,排华法案,贸易壁垒,赔款割地…… 无一不在诉说着世界对弱国的不屑。

弱国无外交,面对傲慢的美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贵为一国总理的李鸿章,只能低声下气,委曲求全。但当谈及国家主权问题时,李大人用一句“不允许任何人来危及我们神圣的权利”来回应,你要知道,那是一个民族在绝境中也不肯抛却的呐喊,也是一国子民面对列强的欺凌发出的最后乞求。

为了国家,七十三岁的老臣李鸿章赴美其实还抱着另一个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他承认大清国教育的落后并尝试改变。面对有关教育的询问时,他选择了低头,留下一句“我们是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的回复。承认差距,立志学习,但为时晚矣!

合上实录,是责任,是坚定,是翻腾在心中振兴中华的决心。

看着今天,我们有了与强国谈条件的底气和力量。面对美国不公正的强加关税贸易保护政策,我们不再一味妥协,任人宰割;正如外交部所言:“贸易保护不可取,中国始终都以开放的态度,如果美方执意,我们也绝不让步,我们有实力、有底气抵抗到底。”

从当年的“没有權力”到如今的“有实力、有底气”,这是多少国人的梦想!

前进路上,也许我们仍会遇到困难: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贸易冲突,投资壁垒…… 你不必愤怒,因为当今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看我堂堂大中华,金山银山,阳光普照,人人尽享公平之教育;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经济繁荣,国力雄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国耻,生来沉重。但正是这种沉重,才促使国人不断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铭记过去所遭受的屈辱。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辈缅怀过去,只为力争朝夕,壮我中华!

【评点】 “分解,分解,分开来解”,文章在一开一合中,让读者沉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教育不昌,则国家难兴。

2. 综合材料型(或称“有机联系型”)。

其特点一是:综合命题材料内容,不对材料一一进行分解。二是高屋建瓴,对材料内容和写作要求了然于心,然后紧扣中心论点,将材料内容解析、历史与现实、作者思考与看法诸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来发挥。这种写法,难度较大,但正是它在写法上不拘一格,便于展示考生的才华,常常被考生所钟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