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的当代性

作者:刘心怡

时代变迁,传统文化逐漸没落,那经典是否真的已经过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它也在随着时间而改变。

最近几年,故宫文化产品在某电商平台上线。皇帝唱着rap从画中走来,宫女带上了VR眼镜,大胆的创意和新颖的设计让网友目不暇接。对于这一现象,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故宫文化的再次兴起是一种对传统的坚守,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恶搞”故宫文化,是对传统的糟践,是不尊重传统的表现。其实,故宫能在世俗喧闹中安于一隅,实属不易。这不光是对传统的坚守,更体现在“三观”没有跑偏。

宣传经典并不代表着墨守成规。“风物长宜放眼量”,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正确地弘扬经典。

看过演唱会上斑驳绚丽的灯光,也看过舞台下闪烁的闪光灯,唯独没看过在传统的相声返场小唱上挥舞着荧光棒的场景,但这一幕却发生在德云社张云雷和杨九郎的相声专场上。对此,有些人却大作文章,批评张云雷的观众不尊重曲艺,对传统太过于随意。张云雷表示,只会在相声大会结束后的返场,和大家聊聊天,唱唱流行歌曲时,观众才会举荧光棒,如果有个别不懂规矩的观众在相声演出进行中举起了荧光棒,他会劝说观众放下荧光棒。“请尊重传统文化”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立于传统,开创流行,一腔孤勇,无畏风雨。

90后昆曲女孩蒋珂在抖音上传播昆曲,扮态和唱腔吸引了一大波粉丝;爆火的《生僻字》也让网友重新认识了很多生僻字;青年演员、歌手易烊千玺时不时推荐经典著作,让他的许多粉丝重新拾起对经典文学的热爱之心……

好的传统是历经风雨而存留下来的金子,没有人能抛弃传统,昂首阔步地向前进。但传统亦不是赖以生存的东西,而是需要升华与提炼,才能变得更好。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是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也不能停留于此。

“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达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与最高成就。

愿吾辈青年能在当代的喧闹尘世中,恪守禀性,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大力传播经典之作。

(指导教师:郭卉)

评点:王莹

这篇文章以设问领起,讨论了经典的传承问题,话题具有现实意义。在布局方面文章大体以“事例+评析事例”为意义模块推进,呈现出了条理性。几则事例都紧扣传统经典,形成了论证的向心力,可说是事例并列式议论文的行文典范。本文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首段,从“经典是否过时”这一角度切入,不够新颖,落了窠臼,且“传统文化逐渐没落”的说法也不够严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