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生活中的意外”导写

作者:吴彬丽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晚自习。教学楼灯火通明,鸦雀无声。突然停电!学生们或茫然,或笑闹;或于廊道“散步”,或倚栏而望星空。半小时后,来电。教学楼鸦雀无声,灯火通明。

这似乎也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写照:一切设定好了程序,高效而规律地运行。突然间,没有电,没有网,高速堵车,飞机停航……这一刻我们偏离轨道,生活失序。“片刻”之后,不管你是否愿意,一切终归常态。

或许你的生活也有意外“停电”的时候,如果可以选择,你想停留在彼时彼地,还是回归正轨?

自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谈谈你的选择和思考,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停电”内涵丰富,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停电,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没有网、高速堵车、飞机停航……更深层次来说,停电是一个具有比喻意义的词语,它指暂时的偏离生活轨道。除此之外,“逆向停留在彼时彼地”还是“回归正轨”,这个也需要考生做出选择,方有明确的立意。

【例文】

我与物,周旋久

□浙江省新昌中学 林侃

生活在电气化时代,“停电”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一件事。有趣的是,不管平日里有什么不同,可一旦遇到停电,大伙儿都会不约而同地开始做一样的事情。尤其夏季的停电夜晚,我们都选择了聚集在阳台上,拿着扇子,即使隔着露台,也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似乎在這时,我们的生活像被打断了一样。好像在这个现代社会,我们对外物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生活的节奏和方式有很大一部分要取决于外部条件,可其实真正做出选择的,只能也应当是我们自己。

“停电”的时候,也即外界同我们暂时断开联系的时候,在那个满满当当乐谱中的休止符之上,没有外物的指引和帮助,可也相应的没有外物的干扰和近乎强制的安排,留下的只是我们自己,是一段独属于自己的时空。然而这样的时空必定是短暂的,毕竟一般大众的生活里并非总是独身一人,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同外界的事、物和人去打交道。因而永远停留在彼时彼地有时更多是一种幻想,倒不妨直面这一现实,磊落地走回那个纷繁复杂的外界去,只是要带着自我行走,而不是在每一次“停电”时茫然无措,这样我与物的周旋里就可能会有意义显影而出。

庄子在《逍遥游》中论述的鲲鹏,虽然身长万里,总也免不了“有所待”的命运,而他心目中那些精神自由的人,却无有所盼所期,潇洒在物质世界之内,也放浪形骸于现实生活之外。也许我们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现实条件的,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物质的,我们的生存依赖于现代化的生产,我们的所在即是时空位置的一种表现。哪怕生活中会有“停电”的时刻,也不可避免地要回到正轨,继续去同外物周旋和发生联系。不同的是,我们的精神有怎样的高度,达到了何种程度的自由,我们对自己的理解有多深,对外界的理解又有多深。通晓了自己的情况,即使走在设定的程序之间,我们也能够发掘出不一样的东西,一些更加辽阔和明亮的情感,而不需要“停电”来给予一点喘息的机会,毕竟这也是一种依赖。

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对自己有更加清楚深入的了解,对自己走过和将走的历程有更多的思考。作家张怡微曾提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作家看到了什么,而在与作家其实活在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里,他们看到的东西有多尖锐,他们的体会才会有多大的能量。在物与我的周旋中,我们也需要这样清晰的头脑和敢于质问自己的坚决。而思想和理性必定不会是散漫的,具体的任务当然是直面现实世界,在这个迎向困难的过程中,在所有那些尖锐和痛苦的训练之后,找到物质世界之下的我们自己,照亮对生活的认知途径,学会为自己在华光闪耀、灯红酒绿里觅一片宁静的黑暗。

卡尔维诺说:“谁想要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我们为自己所创造的“停电”,用它去思考自我的价值和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因为最终我们都是要走在生活的正轨上,而不是停留在天真的理想国里,只是在我与物漫长的周旋里,我宁做我。

【评点】

文章由“停电”带来的停留联想到“我与物”之间的关系,再突出停电时认清“我与物”的周旋中的自我而不是天真地逃避现实这个主题,由此及彼,层层深入,立意深远。与此同时,引经据典,表达准确,文学底蕴可见一斑。在谈及鲲鹏的“有所待”的时候,有很明显的思辨色彩。不过,对“停电”的依赖这一部分如果放在倒数第二段的位置,作为补充,更符合阅读习惯,也更能彰显思维优势。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