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在别处

作者:朱宇晴

“生”与“活”都共同指向了一个词“存在”。我们不能说“生活”等同于“存在”,但至少“存在”是“生活”的首要前提。那么,何为“存在”?“存在”又将皈依何方?

混沌初开,寰宇为奇,万物由此而生。一切死物的腐朽之气攸然被清新的花木香所遮盖,这种香气名“生”,字“活”,号“存在”。而生活就在这草木香气里。

随着高楼直于云霄,科技的日新月异,“草木香”迅速地被化学气味所掩去。我们沾沾自喜于机器文明。物质文明,抬首惊叹于天文学的旷观,沉溺于扪参历井的驰骋想象,却忘了生活最初之形式和目的,丢了“故乡”的尾巴。

生活不在别处,而在于“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赤子之心。

很多时候,我们给生活冠以“物质”“享乐”“价值”之名,力求让其看起来华美而矜持。人都乐于以一种世间主宰的姿态,为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做一个“概念”或“定义”,甚至于以理性分析的名义将一个名词进行发散型的阐述和分析,所谓“微言大义”,所谓“以小见大”。而不幸地,“生活”成为其中一个名词。当代人把生活过于“概念化”和“精神化”,从而忽略了许多物质的东西,这也与时代的进步密不可分。

时间将宇宙送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便将眼睛转移到了天空,企图窥见太阳、银河,乃至万千星辰。于是,已识乾坤大,忘却草木青……生活就这样走丢了。

“生活”最初也许只是一个小山丘,平缓到很难看到凸起的痕迹,然后被赋予了“天梯石栈”的高度,到处漂动着理学的层云,无法窥视半分。最后的最后,“生活”该归元了,就像羁旅多年的游子追着故乡的尾巴走向回家的土陌。

“生活”的历程就像“发烧”,温度骤升又缓慢降低,这是理性的失误,是时间的陷阱。“精神”积蓄力量后想让人类稳做他的信徒,铲除掉处于弱势的物质,独自称王。假若真像那般,“精神”高于物质,那眼睛的才能该如何施展?生命的绿意又该如何绽放?

本着“笛卡尔法则”将复杂事物化为简单的原则,不要再赋予生活多么晦涩的释意,让一切都如赤子般坦诚。既是“生活”,那便让生命的活力永不褪色吧!

生活在何处?

生活不在别处,只要你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指导教师:赵同宇)

评点:关晓星

当“生活”与“存在”这两个词并列在一起时,总会让人发出一声哲学的喟叹,但作者笔下一转,一句“已識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硬是将高深的哲学范儿拽回了地面。作者由表及里进行论述,给“生活”赋予了种种意象,缜密的逻辑与诙谐的语言相辅相成,十分有趣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