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也需阴影躲藏

拾遗君

2020年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微博留下一封“遗书”后,就悄悄地“走”了。

从这封遗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有一次他吃了圣女果拉肚子,可老师正跟他讲煤化工的上下五千年,他本可以告诉老师,可他不好意思打断,一直忍着。实验室设备老出故障,因此耽搁了做实验的进度,他也没有什么抱怨,只想着寒假加加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被困在了家里,家里人觉得工作还是稳定点好,就建议他考公务员,他也没有抵触,爽快地应了下来。疫情缓解后,他回到学校,常常通宵做实验,“期望着赶紧做完,好专心备考公务员。”做实验之前,老师也没提供什么具体指导,只是跟他说:“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于是他翻阅一些文献后,就撸起袖子干了起来。可实验数据一出来,老师说:“你的数据没有意义。”他本来想抱怨两句,可抱怨最终化成了自嘲:“好吧,是我不对。我太笨了,不懂得自己思考。”于是他只好从头再来。可不知道是设备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明明一模一样的条件,可每次得到的结果都不相同,他很沮丧,想把失败归于设备,可又觉得这样不好,其他人也是使用这些设备啊,所以他只能责备自己,“不对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可!可我确实尽力了啊!”“那就是你笨,没用。”他觉得对不起家里人:“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他觉得对不起学校:“以前我们组还没出现过无法按时毕业的。”“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期毕业了,真丢人。”于是他问自己:“那……咋办?”他回答自己说:“为了不打破这个优良传统,那我消失好了。正好国家今年正为就业问题犯愁,我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反正)几百万研究生,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就连写这封遗书时,他也没有愤懑和抱怨,既没抱怨导师,也没抱怨学校;既没抱怨社会,也没抱怨制度,他临死还在祝福别人、祝福国家……可这么乖的一个孩子,这么懂事的一个孩子,怎么会选择这条路呢?我从一部电影说起吧。

这部电影叫《阳光普照》,驾校教练阿文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叫阿豪,二儿子叫阿和。阿豪是个标准的好孩子,因为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而选择了复读,全家对他充满信心。阿和则是个典型的“坏孩子”,不学无术,不是惹是生非,就是打架斗殴。阿文喜欢阿豪,不喜欢阿和,因此和别人的对话总是这样的:“教练,你结婚没?”“我结婚啦!”“你有几个小孩?”“一个,明年上医学院(注:阿豪要考医学院)。”

可谁也没想到,父母眼中的乖孩子阿豪,大家眼中的乖孩子阿豪,在一个深夜里,突然跳楼了。电影里有这样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他讲的故事。

他跟好友阿真讲了另一个版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司马光当鬼,在他把所有小朋友都找到之后,却突然说,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大家都说:‘没有啊,都在啊,哪里有少?但司马光就是坚持说还有人没被找到。大家拿他没办法,只好继续找。找了一阵子,终于在一棵树下看到一个大水缸。大家指着水缸:‘一定在里面。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砸向水缸。水缸破了,却没有水流出来,大家都呆住了,因为他们看见一个小孩,正坐在水缸阴暗处看着缸外。”阿豪问阿真:“你知道那个小孩是谁吗?”阿真摇摇头。阿豪说:“就是司马光自己。”阿豪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其实他就是想说:“当好孩子实在是太累了,我真想找个地方藏起来啊。”司马光砸缸没有救出小孩,却在水缸里看到了另一个蜷缩的自己。好孩子就是这样啊,平时一直只顾着装各种好,装到连自己都想不起来真实的自己藏身何处了。

第二个细节是一条短信。阿豪跳楼之前,给阿真发了一条信息:“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他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來,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作为全家希望的阿豪,作为被所有人赋予高期待的阿豪,他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与余地,必须一直完美着。可这样的完美实在是太累了,就像琴弦一样始终紧绷着。终于有一天,他被几件别人看来不过是小事的小事压垮了,琴弦嘎嘣断裂。

好孩子总是不想伤害别人,因而当没有力量对抗外界的时候,他只能“对抗”自己。这种对抗一天一天地积压着。终于有一天,就扛不住了。《阳光普照》的导演钟孟宏,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一直活在阳光普照下,是会被烫死的。每个被阳光晒得昏沉的人,都需要在阴影下躲一躲。”可太阳那么大,阿豪连阴影也没有。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既需要阳光,也需要阴凉,可现实生活的最大悲剧就是:坏孩子得不到阳光照耀,好孩子找不到阴影躲藏。这正是当今教育最应该反思的地方。

(摘自微信公众号“拾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