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看山

爬了一天山,大家意兴阑珊,都在火堆边睡去了。这时风停了,月亮起来了。我喜欢山中静寂无声、光色洁净的月亮,就悄然起身,把褥子和睡袋搬到屋外的草地上。我躺在被窝里看月亮,看月光流泻在悬崖、杜鹃林和落叶松地带。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凝视一条断裂的冰川。我躺在几丛鲜卑花灌木之间,正好面对冰川的断裂处。那幽蓝的、闪烁的光芒真实得如真似幻。几匹马在我附近垂头吃草,不时咕吱咕吱地错动着牙床。我只是静静地望着那几乎悬在头顶的冰川的断裂面,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芒。视觉感受的光芒在脑海中似乎转换成了一种语言,我听见了吗?我听见了。听见了什么?我不知道,那是一种幽微、深沉的语言。一匹马走过来,掀动着鼻翼嗅我。我伸出手,马伸出舌头舔我的手。它的舌头粗粝而温暖,那是与冰川无声的语言相类的语言。

之后,我就睡着了。

早上醒来,头一伸出睡袋,就感到脖间有一种新鲜、冰凉的刺激感。我睁开眼,看见的是一个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岩石、树、溪流、道路等所有一切,都被蓬松、洁净的雪所覆盖。一夜酣睡,我竟然不知道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

那天早晨,几个人兴奋地向着这条峡谷更深处进发,直到无路可走,其间我们遇到的最漂亮的景色是一个小湖。世界那么安静,曲折的湖岸上是新雪堆出的各种奇异的形状。那些形状是积雪覆盖在物体上形成的,比如一块岩石、一堆岩石、杜鹃花丛、正朽腐的柏树桩、一两枝水生植物的残茎,都会形成不同的积雪形状。纹丝不动的湖水有些黝黑,湖水中央是洁白雪峰的倒影。这是我离四姑娘山雪峰最近的一次。它就在我的面前,断裂的岩层、锋利的棱线、堆积的冰与雪都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后来,我还在不同的季节到过四姑娘山。

春天和秋天,不同的植物群落,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调。

春天,万物萌发。那些落叶的灌丛与乔木新萌发的叶子,会如轻雾一般给山野笼罩深浅不一的绿色,如雾如烟,而落叶松氤氲的新绿、白桦树的绿都闪烁着蜡质的光芒。那些不同的色调与人内心深处那些难以名状的情感相对应。通过那些由于光线变化而变幻不定的春天的色彩,人不只看到美丽的大自然,还能看到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美国诗人惠特曼有句诗:“拂开大草原上的草,吸着它那特殊的香味,我向它索要精神上相应的讯息”,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秋天简直就是一首色彩斑斓的大交响曲。那么多种红和黄,被灿烂的高原阳光照亮。高原上特别容易产生大大小小的空气对流,形成大大小小的风,风和光联合起来,吹动椴、枫、桦、杨、楸等不同色彩的树,奏出盛大华美的色彩交响曲:高音部是明亮的金黄色,最靠近雪线的落叶松 ;高潮过后,落叶纷飞,落在蜿蜒的山路上,落在林间,落在溪涧之上,路循着溪流,溪流载满落叶,下山,我们回到人间。

当然不能忽略夏天。

所有草木都枝叶繁茂,所有草木都长成了一样的绿色,浩荡,幽深,宽广。阳光落在万物之上,风再来助推,绿与光相互辉映,绿浪翻拂,那是光与色的舞蹈。那时,所有的开花植物都开出了花;所有的森林边缘,都变成了野花的海洋。

而这一切的背后,总有晶莹的雪峰,总有蓝天丽日,让人在这美丽的世界中想到高远,想到无限。记起一个情景,当我趴在草地上,把镜头对准一株开花的棱子芹时,一个人轻轻提醒我,不要因为拍摄一朵花而压倒众多的毛茛花,而我曾阻止过准备把杜鹃花编成花环的年轻女士。这就是美的作用。美教导我们珍重美,美教导我们通向善。

冬天,雪线压低了。雪地上印满了动物们的足迹。森林里的叶子落尽了,呈现一种萧疏之美。

名师点评

本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作者以细腻的感受,描写了四姑娘山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设 问

强调作者的心理活动,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举 例 子

强调积雪的形状多,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引 用

引用名人诗句,增强说服力,使文章富有启发性,含蓄典雅。

拟 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四姑娘山色彩斑斓、变幻多姿的特点,突出了落叶松鲜明耀眼的色彩。

概 括

四姑娘山的美景激发了赏景之人对美的珍惜之情,使人们呵护美、守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