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似葬己,玉带独挂林

作者:蔡智恺

奈何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空叹这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曹公笔下所勾勒的,乃绛珠仙草转世真身林黛玉。她“心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空有一身风流,却困于儿女私情中,最终泪尽而逝。这是何等的美丽,又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凄凉。

黛玉才情不凡,颇有咏絮之才。那满腹才情,无疑全都凝聚在花下香泥之中。她与贾宝玉,从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传说,到贾府初见时的一见倾心,再到最后的阴阳两隔,经历了一段段爱恨痴缠,最终却应了她自己的那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轻问。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浪漫色彩,同时也定下了悲剧基调。终究只是一场轮回,终究还是无声地、无声地散了,散得安静,散得凄苦,散得痛心。

黛玉的清高,是从花中走出的。寄人篱下,唯有那花陪伴着她。也只有她,才能诠释出“孤标傲世偕谁隐”的含义。黛玉的哀怨,不似凡俗人慨叹人生苦短、惜儿女情长,却又逃不出这世俗的圈套。曹公描摹的黛玉是心在世外飘然若仙,身陷俗尘凄然泪下,既有那一朝漂泊难寻觅的才情,却还保留着那任凭君醉饮冷酒的小女儿姿态。这人儿终究落于世俗之中,也给这《风月宝鉴》添了几分仙气。

遥想当年曹公挥笔著书时,对黛玉也是艰难下手。她不似金钏投井殒命,也不似尤二姐吞金白尽,更不似晴雯含冤离去,而是郁郁而终。她的逝去,没有石破天惊的悲恸,没有响彻云霄的哭声。她的泪是无言的诉说,她的悲伤是艰涩的低语,好似小溪长流而不断绝。正是这无言的默,铸就了《红楼梦》的一种风骨、一种气质。

林黛玉所拥有的,是一种富有灵气的美,是一种集天地钟灵造化于一身却久在樊笼不可出的悲哀。她的命运,让人深刻地意识到了“红颜薄命”四个字的含义。

她,独挂林中不得飞,终入尘土随风散。

这一世,她唯有埋葬自己……

佳作点评

有很多高中生喜欢读《红楼梦》,对书中的人物也有自己的理解,本文作者也不例外。作者尤其对主要人物林黛玉非常关注,读出了她的性格与才情,甚至不断揣摩作者曹雪芹对书中这一人物的命运安排,思考虽直白浅显,却是真情实感。

阅读《红楼梦》原著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将来有时间反复阅读的话,相信一定会有更丰厚的感受与发现。

(李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