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采”的背后是思维训练的贫乏

作者:肖劲松

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多次高考阅卷经历的语文教师,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训练。有不少考生,或武断偏执,思想狭隘,或不讲逻辑,思维混乱,或不会分析,平面滑行,或推理失当,论证无力。在网上热传、在书店里畅销的某些优秀作文书,其中不少作文被高中生奉为写作的范本,虽然看起来“文采斐然”,但是仔细一读,就会发现这“文采斐然”里面有不少问题。下面就高考高分作文加以分析,并提出如何避免文采的应对策略。

文采之“假”,体现在文意之“虚”。如2016年全国Ⅰ卷优秀作文《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第1段结合“虎爸”“狼妈”的热潮提出问题:“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祖国的花朵?”第2段指出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从而提出论点:“嗜分如命”的教育现状强烈呼唤“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接下来作者应该分析论证“嗜分如命”的教育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有哪些害处,“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有哪些意义,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要提倡“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之后还应该提出如何实施这种新式教育的具体策略与方法,让读者知道要如何做。

实际上作者写了些什么呢?在第3段里指出“春风化雨”的温柔教育能让孩子们看见“天下父母心”“殷殷师长情”,在第6段里提出了具体措施:“父母在家中,不应紧盯着卷面分数、学校排名,而应睁大眼睛找找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进步有奖励,犯错有劝诫。”这里有功能分析和措施分析,思路不错。但是,看见了“天下父母心”又如何?难道看见了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吗?难道“虎爸狼妈”就不能让孩子看见“天下父母心”吗?这些作者都没有说。第4-6段,400多字,绝大部分在举名人的事例,看似很有文采和文化含量,其实却“虚”得很,根本没有深入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只在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上平面滑行,缺乏说服力。

文采之“假”,更体现在逻辑之“乱”。如《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开头和结尾谈的都是家庭教育,可是第4段、第5段列举的鲁迅先生、木心老人和叶嘉莹三位名人对虔敬的学子温和以待的事例,根本就不能说明家庭教育要如何如何。因为大师与学子的关系并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材料与观点不统一”,其实质是违反了逻辑中的同一律。倘若作者是想谈“教育”而不想谈“家庭教育”,文章结尾就不能只提“愿父母种下的种子,在春风之下,破土而出,抽枝发条,茁壮成树!”

要解决这些问题,使“假”文采成为“真”文采,就要加强思维训练。温儒敏教授认为,现在作文教学很注重文笔,忽略思想,是不好的趋向,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思维训练比文笔训练更重要。

所谓“思维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手段提高受训者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是思维科学的重要应用,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思维训练的内容,包括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概括、因果思维、比较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联想,以及基本的逻辑思维如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等。

思维训练如何进行?一是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如在《说“木叶”》《谈中国诗》《咬文嚼字》等三篇課文中学习运用比较思维,在《拿来主义》中学习运用“证伪思维”,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学习运用“类比推理”,在《六国论》中学习运用“因果分析”和“读者意识”,在《师说》中学习运用“明确概念法”。二是可以结合写前指导和写后升格,让学生将所学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写作过程中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