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美德,播撒时代爱心

作者:赵福海

主题阐释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而传统美德,就像一根丝线,将每一个成员紧紧地连在一起。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发扬传统美德,自觉地维护社会的秩序,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真正的美德,应该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清洁剂,时时地净化我们思想的污垢。出口伤人、乱扔垃圾、铺张浪费、遇到跌倒老人不扶……当各种不文明现象发生时,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德已经受到了伤害。

精彩言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

备考素材

男子高铁车厢脱鞋被吐槽

有匿名网友在微博爆料:2018年2月9日,陕西汉中一女子乘高铁从西安回汉中,车上一男子不仅脱鞋,还将脚高高地架了起来,网友称这男子的脚味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车里有小孩到处乱跑乱叫,各种食品甚至大蒜的味道乱飘,全程只有一个乘务员在卖奶片,没有人管。

这位女子表示,本来高高兴兴坐车回家,因为旁边男子的脚味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其实,春运期间有些情况我们是可以预料到的,比如人多、行李多等情况,但是没想到在上车之后又遇到这样的糟心事。而且,女子表示,自己以为高铁会比普通車要舒服一些,但还是遇到了这样的人。从微博网友的评论可以看出,大家都反对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希望旅客出行应该规范自身行为。

素材解读:我们在公共空间里要多注意自己的形象,也许自己认为无所谓的行为,就可能惹来旁人的不悦。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然,春运途中也有许多温暖人心的事情,只要我们都保持善良心,多做文明事,这条回家路肯定会顺畅许多。

适用话题:注重形象;公共素养;文明出行……

背着85岁老母亲看展演

2018年元宵节,一张网友在元宵节看灯时拍下的照片在网络上被大家纷纷转载。照片拍摄地点是在山西长治八一广场,一位中年男子背着母亲,挤在人群中看民俗表演。据记者了解,“背母”男子叫程英锐,今年50多岁了,是长治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而他母亲已是85岁高龄。在元宵节民俗表演现场,由于围观群众多,母亲看不见,又担心母亲被挤着,程英锐就背着老人家看完了表演。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观众,有人拍下照片发布到网上,这幅照片感动了千万网友,人们称程英锐为“暖心孝子”。看到自己背母亲的照片被疯狂转载后,程英锐也发了一则朋友圈,认为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儿子的责任和孝心,对于现在网上的传播点赞,他表示十分感谢。“小时候妈妈拉着咱的手,如今就该背着老母亲,你们的点赞是对我的鞭策!”程英锐在朋友圈回复道。

素材解读: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的刚性规定,置家中老人不管不问,于法于理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感恩,而且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但愿背母看民俗表演不再是新闻。

适用话题:孝心无价;感恩回报;传承美德……

美文赏评

美德不能缺位

□李子涵

每一颗丰盈的心,都需要道德的浇灌;每一种坚强的意志,都会因道德而精彩。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我们的人生会绽放夺目的光彩。

“哪条规定不能吃泡面?”这是男乘客的反驳;“哪条高铁都有规定!”这是女乘客的回应。高铁上两位乘客因为该不该吃泡面这点小事互怼,反映出文明素质的缺失,传统美德的缺失。时代发展,高铁不断提速,美德也不能落伍。可是,近年来,高铁上脱鞋、大声喧哗等行为时有发生,不少人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多只是个人习惯问题。可是,高铁作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展示出的是国人的形象,相信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这张国家名片被少数不文明行为“弄脏”。

遥望过去,知书达理,谦恭低调,高洁不屈……这些近乎极致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曾经耀眼于东方之巅的中华民族。放眼当今,爱心、奉献、公平、正义……正逐渐变成泡影,而我们却本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欣然接受着正在发生的改变。或许有人认为,我的力量微薄,对于这种变化只能是杯水车薪,可古人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我们不去改变社会,那么社会就会改变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力量,去影响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唤醒他们心中的“善”。

“习惯成自然”。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外表的改变,而是心的改变。当我们逐渐习惯了我们的“不作为”,并把它转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就证明我们已然被同化。这是时代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更是我们作为人类却不自觉的遗憾。这个世界太需要美德这片阳光了。或许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水滴石穿,只要每个人都传承美德,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社会因我们而改变。

从现在开始,去拯救那已经被我们所遗忘的美德,去点亮那些仍存留在心中的希望的灯火。

评点:文章紧紧围绕“文明美德”这一中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具体论述中,有对现实现象的分析,有对名言警句的理解,也有自己对话题的个性化认识,这样,就使整个文章内容充实。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