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中最有故事的人

作者:唐德雪

题目

请以“家族中最有故事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解

出题人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人,感悟身边事,发现寻常生活中的美。

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家族中”这个短语,这个短语限定了写作对象只能是自己家族中的人,既不能写社会中的陌生人,也不能写学校师生和朋友,更不能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

其次要关注到“最有故事的”这个短语,并不是说这个人遇到的事情多就是最有故事的人。真正有故事的人要么经历丰富,要么具有闪光点或动人的精神品质,要么有一个有趣的性格……总之,这个人的故事要能激发他人情感涟漪或给人带来启迪。

最后还要注意,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增强文章感染力,行文中要有“我”,要写出“我”的情感倾向和反应。

学生例文

家族中最有故事的人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初二 王诗尧

如城的早晨很冷清,窗外朦胧,淡淡的花香飘进屋内,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

我悄悄推开“晓林推拿”的大门,一个长发女孩正忙碌着。她的动作有些吃力,却不失干练。阳光悄悄从窗边垂下一角,映在女孩的脸上,风儿在女孩的耳畔絮语,吹拂着缕缕发丝。忽然,她向我的方向“看”过来,嫣然一笑,目光迷离,让人不由自主地温暖起来。“晓林推拿”在阳光中开始迎接第一批客人。

这个坚强的女孩是我的姑姑晓林,她是盲人,也是“晓林推拿”的创始人。在我眼里,晓林姑姑是我们家族中最有故事的人,她的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说起。

那个秋天对于晓林姑姑一家来说格外冷,秋风将落叶吹得团团转,枯草像久未梳理的頭发,杂乱无章。姑奶奶拿着医院的诊断书不停地哭泣,“先天性失明”这几个字,如一把沉重的锁,让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感到悲伤和绝望,但这没有摧毁我姑姑的人生。

先天残疾的姑姑从小就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当许多孩子还让父母喂饭时,双目失明的她就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两年时间里这个倔强的女孩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如厕。

她8岁时,她的父母把她送到了特殊教育学校。在那里,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培养多项特长,不仅学习声乐,还代表学校参加市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闲不住的她学会了游泳,最后被省队教练看中,成为省队一名游泳队员,参加省级游泳比赛取得了金牌。

14岁时,晓林姑姑开始学习中医和推拿,中医和推拿对于正常人来说都难以掌握,更何况是一个盲人呢?学习推拿最重要的就是练手法,晓林姑姑白嫩的双手起满了水泡,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她用针戳破水泡,用酒精消毒,哪怕疼得直咬牙也从不抱怨一句,水泡消了结成痂,痂掉落了又生出茧……终于,一个坚强好学、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夜晚,月光直泻而下,整个世界都变得透明起来。点点星光洒在“晓林推拿”的招牌上,就像嫣然一笑的眼睛迷离却坚强。

如今,“晓林推拿”在如城已经小有名气,晓林姑姑精湛的技艺、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每每回想起晓林姑姑的故事,我都感慨万千。当上帝为她关上一扇门时,也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命运的安排并没有将她击倒,她以乐观的生活态度、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与命运顽强斗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晓林姑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因为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她未来一定会向我们讲述更精彩的人生故事。

教师点评

不必说该文细腻生动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也不必说该文以环境映衬晓林姑姑美好形象的巧妙手法;单是晓林姑姑自身的多舛命运、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就足以打动人心。读罢该文,真想立即就去如皋如城的“晓林推拿”去见见这位美丽坚强的晓林姑姑。

(唐德雪)

家族中最有故事的人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初二 陶润滢

我的家族很大,每到过年,老一辈人就喜欢聊聊年轻时的“英雄事迹”,而且越聊越开心,如果再喝上一两杯老酒,你今天可就别想走了,他们的故事说上一天都说不完。初二那天去拜年,我就听姥爷说了一下午的故事。

那天姥爷高兴,再加上中午喝了些酒,听见我问他“年轻时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开始聊起来:

“在老家的房子拆迁之前,我在村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乡亲们大事小事都喜欢找我商量。你要不信,可以去问问你妈妈。这方圆几十里,哪一家哪一户,家里有几口人,管事的是谁,他家有几亩田,都分布在哪里,我都能立马报上来,还不带出错的。

“以前在村子里,倘若有人问你‘哎,小孩儿,你是哪家的’,你只要告诉他‘胡子家的’,来人便不会为难你了,只要你提到我,没有不晓得的。

“后来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兴建开发园区,征收了我们的地,老家就开始拆迁了。你想想看,土地被征收了,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像老黄牛似的干活儿了,而且政府还会分派安置房,还会给你经济补贴,养老和医疗也都有了保障,这是多么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呀!可有那么一户人家,怎么都不答应,谁劝都不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群人费尽口舌也没说动,最后村主任过去劝说,谈了一个晚上也没谈好,你和他谈道理他就和你胡搅蛮缠,死活也不听劝。把村主任给气得呀,恨不得把他从村里请出去。”

说到这里姥爷停了下来,仿佛故意要吊我胃口,我赶紧问:“那接下来是不是该轮到您救场了呀?”

姥爷一笑:“我知道了之后哇,问了下是哪家人。毕竟不同性格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那句老话讲得好哇,这就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当天晚上,我买了点儿花生米还有卤菜去了他家。你猜怎么了?他一开门,看见是我,就一个劲儿地把我往屋里拉,换作别人估计早就扫帚打上身了。他一边拉一边说:‘老哥,你今天过来就别走了,咱俩喝两杯,你要走就是不给我面子。’最后我们俩喝着酒、吃着花生米、吹着牛,签字的事一个字不提。结果呢,他第二天就主动找村里把字给签了。

姥爷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给说乐了,嘬了两口茶,又接着说起来:“后来,村里都说我老胡神了,一句架没吵,一扫帚没挨,一点儿气没受,聊聊天,喝喝酒就把事谈妥了。你说你姥爷哪里神了,只不过是比那些负责谈拆迁工作的人会‘聊天’罢了。”

姥爷健谈、风趣、热心肠,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神奇老头儿。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还会“化干戈为玉帛”,邻居朋友谁家有不愉快的事,都会找他来评理。当然,姥爷喝多了也会吹吹牛,说说以前的“伟大”故事。

“吃晚饭了,牛还没吹完哪!”姥姥打断了我们。姥爷用他的大手轻轻地摸摸我的头,说:“嘘!下次我再给你讲一个我抓偷瓜贼的故事……”“好哇,我最喜欢听您讲故事了。”姥爷黝黑的脸庞露出慈祥的微笑,犹如寒冬里的暖阳。

你们说,爱听故事的孩子听有故事的人讲故事,长大了是不是也会变成有故事的人呢?

教师点评

润滢文章中的姥爷的确是个有故事的人,读完后,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刘绍棠《蒲柳人家》中的爷爷何大学问。他走南闯北,精于人情世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通吃。还别说,润滢的文风与《蒲柳人家》还真有几分相似:精练、传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爷爷的故事够精彩,润滢很聪明,没有转述,没有自己的想象加工,让人物自己来说话,更见人物精神!

(唐德雪)

家族中最有故事的人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初二 王雨晴

我的爷爷是家族中最有故事的人。

山东泰山脚下有一座小村落,那是我的老家,爷爷的家乡。爷爷是当地一名乡村医生,医术高明,望闻问切、中西医术结合。爷爷从十八九岁时就开始行医,服务当地乡亲。无论天寒地冻还是烈日当空,总能看到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附近几座村落问医送药的身影。几座村落、几千人的生老病死,爷爷都清清楚楚、如数家珍。六十年里,他未喊过一声累,未叫过一声苦,默默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坚守着那份平淡却不简单的工作。

爷爷小诊所里的书柜上堆满了各种医书,书桌是用简朴的粗木制成的,靠墙的是一排高高的中药柜,旁边架子上摆满了各类西药。我特别喜欢爷爷开处方抓中药的样子。爷爷先戴上老花镜,再点上一支香烟,一边吸烟、一边深思、一边写处方单,反复掂量,反复琢磨,深思熟虑后方谨慎落笔。处方写毕,起身拿几张方方正正的包装纸铺在桌上,然后从药柜里逐一照单抓药。他不用秤,用手掂好分量,逐一堆放在包装纸上,什么野菊花、麻叶、葛根、桑寄生、灵芝、天麻、钩藤,各类药材井然有序、一丝不乱。然后,他俯下身来一一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装袋打包,嘱咐患者如何煎药、如何服用,再三叮嘱,事无巨细。

爷爷的脸上布满了老人斑,双手粗糙,眼神慈祥。爷爷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不像近八十岁的老人。他性格爽朗、健谈活跃,关心国家大事,也谈论乡村轶事。日常行医之外,爷爷还自己种粮食和蔬菜,春夏秋冬、浇水除草、播种收割。

爷爷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我要向爷爷学习,学习他的坚韧和勤劳,更要学习他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情懷。

这就是我的爷爷,乡亲们眼中的“守护神”,我父亲口中的“偶像”、我心中“最美的爷爷”!

教师点评

“医者仁心”,雨晴笔下的爷爷可亲可敬!文中既有对爷爷的概括描写,如“爷爷是当地的一名乡村医生,医术高明,望闻问切、中西医术结合”等,也有对爷爷的特写镜头,如“爷爷先戴上老花镜,再点上一支香烟,一边吸烟、一边深思、一边写处方单,反复掂量,反复琢磨,深思熟虑后方谨慎落笔”。简笔与工笔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当我们感慨生活单调乏味,没有什么写作素材时,不妨学学雨晴,写身边人,叙身边事,平凡美丽的闪光点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

(唐德雪)

片段

那时日子很苦,奶奶兄弟姐妹多,常常食不果腹,更别提上学接受教育了。用奶奶的话说:“我连学校门在哪儿都不知道。”奶奶从小赶鸭子看鹅,吃的是野菜,喝的是只有几粒米的稀粥,她常常把锅里剩下的渣也吃得一干二净。长大一些后,奶奶便去种田、收棉花、割麦子。

奶奶8岁时看鹅,把鹅赶到目的地后,她就往地上一躺,睡觉。一觉睡得天昏地暗,醒来一看鹅全不见了。后来才知道鹅是自己跑回家了,家里人一看鹅回来了,人呢?于是再出去找到睡着的人。

11岁时,奶奶开始照看刚出生的舅爷爷,舅爷爷经常在家里哭闹,于是,家里那群鹅没养大就全卖掉了,奶奶天天照看舅爷爷,带他玩儿。奶奶两手一提一举一放,把舅爷爷放在肩上,舅爷爷坐在奶奶肩头,从村东走到村西,再也不哭闹了。今年过年,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奶奶还拿这事打趣舅爷爷,太婆婆也笑了。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初二 杭天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