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材料作文

作者:赵燕

题目

声音带给我们欢乐,也带给我们思考与感动。我们的生活被无数声音包围,用心去听,那声音中蕴含着温暖的关怀和动人的情意,隐藏着太多的爱与美……

请描述你听到的某种声音,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600字。

题解

声音是自然的馈赠,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声音中不但有关妙的旋律、动人的节奏,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所以,声音不单单是用耳朵听的,还要用心灵去领悟、去探索、去思考,发现其背后的奥秘。

在思考和欣赏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融入自己的情感。声音本身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会带有一定的情感成分:热情的赞颂、悲愤的倾诉、拳拳父母之爱、温暖感人的友情……只有拥有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灵,才能与各种声音产生共鸣。

用文字呈现声音,写作手法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描写声音的状态,也可以通过描写人或物的反应进行侧面烘托。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写声音,能够让声音更加形象生动。声音无色无味难以描述,所以,通感的修辞手法正好可以大显身手,把听觉转换成视觉、触觉、味觉等。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白妞和黑妞唱曲的精彩,就大量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歌声想象成“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歌声“愈翻愈险,愈翻愈奇”的奇妙之处。

比喻也是描写声音的常用手法,将声音转换成画面等具象内容,都需要比喻来帮忙,如自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将琵琶声的清脆悦耳、流畅甜美以及艰涩沉闷分别比喻成珍珠落在玉盘上、黄莺在花下跳跃呜叫,寒冷的泉水流过冰涧等,形象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使用一系列修辞手法,声音被赋予了形状、大小和质地,有了缤纷的色彩,有了酸甜苦辣成的味道,變得具体亲切,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例文

相会捣衣声

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初三班 杨莹

小时候在老家,每到傍晚,母亲都会提着木桶,拿着棒槌到湖边洗衣。湖大,水清,岸边洗衣服的地方有人垫了一块木板。

母亲掬一捧湖水将衣服浸湿,接着用棒槌轻柔地点一下水面,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如一位女子娇羞的浅笑。母亲用棒槌打了一下,坚硬的棒槌打在衣服上迅速弹回来,发…清脆的响声。打了几十下后,声音戛然而止,母亲把衣服放在河水里浸透,然后捞上岸。母亲将袖子一撸,娴熟地举起棒槌,从衣服上端打到下端,又从下端打到上端,声音明快有节奏。不一会儿,她的动作渐渐加快,几十下打下去,像几十匹骏马奔腾。遇到顽固的污渍,母亲便在同一地方用力打,这时,声音就不仅仅是快了,而是又重又响,如奔腾咆哮的江水。几位阿姨也加入了洗衣的行列,四五个棒槌几乎同时打下来,无数声音同时迸发,好比几条河汇入一条江中,一起奔腾喧闹;又像从高处落下的瀑布,飞流而下……声音愈来愈快,愈快愈急,愈急愈响,愈响愈重,愈重愈高。此时,无数火花互相撞击燃烧,一层盖过一层,一叠高过一叠。过了一会儿,似乎衣服快洗完了,敲击声也慢了下来,却更加悠长……

母亲看着洗净的衣服,露出欣慰的笑容,悠长的声音中多了一份甜蜜、一份爱。捣衣就这样在袅袅余音中结束了。

如今,各种智能洗衣机进入家家户户,取代了传统的洗衣方式,快节奏的生活也挤不出一丝空闲让人们慢慢地在河边捣衣。机器洗衣只是微电脑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运转而已,我们无法从中找到旧时洗衣时的温度与情意。

那捣衣声中包含的深深情感和种种思念,渐渐消失在悠远的时空中……

教师点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捣衣声触动过多少中国人悠远的情思!因为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不是其声,而是其情。捣衣声自有其韵律与节奏,但小作者抓住了其中的情感焦点——捣衣声中蕴含的爱与思念来写。无论是为谁洗衣,这挥汗如雨、费尽心力的古老洗衣方式中,怎能不饱含着浓浓的情感与深深的思念呢?

时代在前进,捣衣声终究会被现代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但缺少了温度与情感,这似乎预示着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

爱与思念,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希望将来也能天长地久。小作者在文章结尾虽然发出无奈的叹息,但也提出了警醒与希望,升华了文章主题。

(吴莹)

听《鹃》

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初三 胡玉洁

金色的风撩起我耳边的发丝,裹挟着轻柔的旋律,肆意流淌在金色的小道上,走过街角,一扇装饰着金色雕花图案的橘黄色木门映入眼帘。推开门,横梁上的风铃响起来,清脆的声音如小溪泛起了水波。

古风歌曲《鹃》是从这里传出来的,我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侧耳倾听屋内静静流淌的乐曲。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泼洒进来,将竹子和我的身影映在石板上。一丝风吹过,石板上浅金色的影子晃动起来,周围宁静祥和,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一片金橘色的海洋。

婉转悠扬的女声徘徊在我的耳畔,一开始,声音飘飘荡荡,好像坠入了深不可测的海底,在无尽的迷茫中,我辨别不出声音的方向。

轻柔的乐曲声越来越响亮,我似乎看到金色的阳光透过层层迷雾洒在大地上。此时,我仿佛化身为一条鱼,向深水游去。

渐渐地,伴奏声越来越高亢,男声…现了,声音有些压抑,似乎在等待最后一刻的爆发,将压抑许久的情绪尽情释放。

歌声逐渐忽高忽低,节奏也越来越紧凑,男声渐失婉转,变得紧绷起来,仿佛一条青蛇在暗处龇出了獠牙,目露凶光;又仿佛箭在弦上,拉满的弓不断颤动着,蓄势待发;又似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两军对峙,军旗耸立,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只待一声令下,便会勇猛地扑向对面的敌人。

正待青蛇出洞、利箭离弦之际,歌声骤然消失,只剩伴奏音回旋低转。笛音忽而爆发,让人猝不及防,那一瞬间,一条飞鱼猛然一跃跳出了海平面,它甩动的尾巴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镜头停止,飞鱼高昂着头颅,张开的鱼鳍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反射着七彩的光芒,它越飞越高,明知道太阳遥不可及,可还是奋力地追逐。它仿佛要拥抱太阳,拥抱那遥不可及的梦。

声音如旋转楼梯缓慢上升,猛地拔高上去,势如蛟龙出海。海水不停翻涌着,在这般高音上,一段更高更尖更细的声音又喷涌而来,好像凤凰展翅,破空长鸣,撼动九州,“你不曾见我在几世浮沉等待中老去,今生只为与你,还能再一次相遇”。一声高亢的悲鸣穿透天穹,这撕裂的声音带着血色,眼前金色的海洋已变成深深的血红色,杜鹃啼血,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那只艳丽的杜鹃鸟终于在最后一声啼鸣后筋疲力尽咯血死去,声音戛然而止。

我还在回味那凄美的故事,歌声停顿几秒之后缓缓传来最后的歌词:“曲若尽空余音,我用一声悲鸣为啼,愿携滴血染红花葬入。”声音逐渐消失,但余音依旧缭绕耳畔,不绝如缕。

教师点评

古风歌曲《鹃》演绎的是汉朝时阳石公主和公孙敬声的爱情悲剧,所以小作者才感受到一种凄美悲壮的氛围。小作者非常善于将声音转化为具象事物:龇出獠牙的青蛇、蓄势待发的弓箭、两军对峙准备厮杀的战士、从海面一跃而起的鱼,以及蛟龙出海、凤凰展翅……各种形象层叠涌出,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随着歌声跌宕起伏,大喜大悲、大开大合的氛围让人沉浸其中。此外,文章开头安静祥和的环境描写也为后文做了很好的对比和铺垫。

(吴莹)

片段一

乐曲声缓缓响起.旋律如流水倾泻而出,先是长笛奏出轻盈柔美的音乐,向人们徐徐展开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世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画面美好得让人流连忘返。紧接着小提琴声随之传来,曲调时而上扬时而低沉,繁复多变。有时旋律跳动,表现出欢乐的时光,让人心情愉悦;有时音调低沉,旋律缓慢缠绵,那压抑的节奏令人忧伤。突然,大提琴音横插进来,突兀而高亢,是他们遭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还是正在坚决地抗争?我静静听着,心中一会儿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感动,为他们的欢聚而高兴;一会儿仿佛听到了他们求而不得的痛苦哀伤,为他们有情人难成眷属感到伤感。——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初三 刘云

指导教师 赵燕

片段二

纯净简单的钢琴音伴着细碎的鼓声响起,闭上眼,腦海中浮现出一片在明媚阳光下的树林,一位美丽的少女踏着欢快的小碎步走入林间。钢琴声在不知不觉中低沉下去,绵长婉转的小提琴瞬间抓住了人心,在如梦如幻的森林里,少女旋转起舞。琴声婉转悠扬了起来,少女的手拂过花瓣,欣喜地与蜂鸟对视。忽然,琴声变得尖厉起来,令人有些害怕,这尖厉的琴音很短促,就像觉察到危险而仓促飞走的蜂鸟,发生了什么?一个女声幽幽传来,带着疑问与好奇,琴声降了调子,变得浑厚壮烈,伴着钢琴与鼓点持续不断地响起来。——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初三 周胡惠子

指导教师 王晶

片段三

声音低沉下去,悠扬的笛声再次响起来,和开头一样飘忽不定,不同的是多了一份压抑的悲痛。婉转的笛声越来越高,仿佛在一片余晖中,许多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向远方,企图埋葬悲伤,重获希望。蓦地,笛声不再悠扬,打着旋儿落下来,缓慢而平稳。我仿佛看到了一双黑色的眸子,它离我那么远,亦真亦幻,那双眸子沉默着,我听到了来自它心底的呐喊。 ——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初三 胡雨静

指导教师 吴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