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如斯

作者:袁菊华

题目

眷恋如斯

题解 “眷恋”意为怀念,较之一般的怀念,更有一层绵远、悠长、深沉的情味在。“如斯”:像这样。像怎样?此二字涉及选材,勾连出对过往的怀念。

学生例文

眷恋如斯

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2016级 周赟菲

难得去趟乡下外婆家,我到太湖边散心,反而添了几分愁绪。

那株我曾经眷恋的大柳树,已经不存在了。

那是生长在滩头的一棵三人环抱的大柳树,有两三层楼房高。粗壮的柳枝没有“万条垂下绿丝绦”那般柔软,而是根根分明,很遒劲的样子。枝条垂下来,密密匝匝地在滩头圈起一片阴凉。倚在树干上,有一种婴孩静静躺在村妇臂弯里的安全感。它那样朴实,像生它养它的这方土地一样默默奉献着。

我没见过它在哪个季节掉过叶子,也不清楚它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也许是水乡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它这种特殊性,也许是它与生俱来的可敬的秉性。总之,它一直那样郁郁葱葱,像是生来就是为人们提供阴凉的。灿烂的阳光洒到树顶,从枝叶间倾泻而下,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投下一团团浮动的光点,在柔和的水面上泛起波光,很有几分“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意味。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一放暑假就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因而我与这棵柳树结了缘。在生活节奏缓慢的乡下,时间显得很漫长,我不愿闷在家里,总爱到湖边游玩一番,这里很快成了我的乐园。

这棵柳树微微向湖面倾斜,树下疏影笼罩的湖水显得十分清澈。常有孩童在浅水里戏水,若累了,就待在树荫里歇一会儿。我更愿意在这片诗情画意中慵懒地看几页书,有时也会借着这里赋予的特殊灵感即兴挥毫,有时也会戏弄起成群结队的蚂蚁……

记得有一年太湖发大水,我眼睁睁看着湖水淹没了湖边的鸭舍菜地。虽然这棵柳树很高大,却也被淹没了一大截儿。一连几天都没有退水的迹象,我不由得担忧起它来。村民们也纷纷议论:“不知道这树还能不能活?”

这棵柳树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听大人们说,这棵树在我母亲小的时候就有了。想必遭旱逢涝,不计其数。它甚至遭过雷击,也经受着多少年来的日晒雨淋和风吹。哦,它那样坚强。然而人们说它“怕再也难活了”!我也估摸着它凶多吉少了!可我也无能为力

转年再来到湖边滩头,我发现:那棵柳树依然茂密,好像比以前更有活力了,一副欢迎我归来的样子。它的生命力真顽强!我庆幸它还好好的。抚摸着它粗壮的躯干上的疤痕,我感慨万千。后来当我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时,我想,我的柳树不比高原上的那棵差呀。

然而没想到,我再也不能与那棵柳树朝夕相伴了。

进入初中后,学业、生活的压力让我自顾不暇,我再难回到乡下陪伴它。而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回去后,我也见不到它了。

近年来环太湖路加紧建设,修堤筑坝、搭桥造路,好不热闹。如今,整洁的道路连成长龙,一直延伸到山脚的拐弯处,消失在视野的尽头。我发现,眼前开阔的太湖水波不惊,甚至能看到遥远的对岸……可我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对了,正是我的柳树!我曾经无比眷恋的柳树!

我为如今的太湖好风光感到自豪,为道路的宽阔和顺利通车感到欣慰,但也觉得遗憾,本来乡村巷陌间能远远看见的高大的柳树再也寻不到了,视野里空荡荡的。

微风拂过,吹起我凌乱的头发。我知道这里缺失了记忆中的绿色,缺少了我眷恋的朋友。

教师点评

小作者把深沉的眷恋依托在一棵“大柳树”的变迁上,情感便有了着眼点。正如同萧乾先生的友人,不管身处何方,一颗枣核足以慰藉思乡之情,这是心与祖国的维系。对于小作者来说,那棵大柳树伴随着童年消逝而去,也许令人遗憾。然而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离去”,所谓“失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得到”。毕竟“怕再也难活了”的大柳树,在来年重新焕发生机,给予小作者震撼人心的惊喜。一如苏雪林笔下《秃的梧桐》那般带给人希望。小作者不仅阅读积累丰厚,也很善于思考和抒发感情,正如董卿所说:“我读过的书,总会以各种形式回馈给我。”

(袁菊华)

眷恋如斯

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2016级 方唯泽

我的书桌上静静地躺着一颗鹅卵石。

这是一颗再普通不过的鹅卵石,下半部分是灰色的,上半部分则是纯净的乳白色,周身遍布着一些小裂缝和小孔。显然,它并不漂亮,但十分特殊,它的上半部分有两个用铅笔画的小人儿。每每看到這两个小人儿,我总会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那是我五六岁时,爸爸妈妈带我和哥哥去乡下玩。我们来到一条小河旁,岸边有很多鹅卵石,我和哥哥高兴极了,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我捡起一颗光溜溜的鹅卵石把它们扔进河里,哥哥见状,也玩起扔石头的游戏,我和哥哥比赛看谁扔得更远,河水不停地发出“扑通扑通”的声音,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扔着扔着,我突然注意到手中的石头,一半白色,一半灰色;一半头扁扁的,一半圆圆的,好像一辆玩具小汽车。白色的是驾驶室,灰色的是车身。我立刻喜欢上了这块有意思的石头,并把它揣在兜里带回家。一到家,我就得意地拿给哥哥看,哥哥马上拿来一支笔,在上面画了两个小人儿,说,一个是我、一个是他。我更高兴了,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后来我上了小学,功课多了,很少能和家人一起出去玩,也渐渐淡忘了这块石头。一天,我做作业到很晚,正烦闷时,一下子看到书架上的这块石头。我把它从书架上拿出来,上面的两个小人儿已经模糊不清,我内心却沸腾起来。抚摸着它,暖流传人指尖,传人我的心里。

这块石头已摆在我的书桌上,上面的两个小人儿也被重新描画好。每当我看到它,我的心中便暖意融融。

教师点评

童年是每个人最快乐的时光,男孩子也不例外。尽管只是一块普通的小石头,但因为蕴含着那份兄弟情义,小石头便有了温度。每当看到它,深埋心底的那份柔软重新苏醒,蔓延开来。这份快乐的回忆让人产生一种久别重逢的欣喜。

(袁菊华)

片段一

2003年,“非典”爆发,疫情像细胞分裂一般快速蔓延,北京上海等地尤为严重,人们陷入恐慌。当时,作为医生的父亲参加了紧急测温活动。

每次父亲回到家,都是深更半夜,头发已被防护服压平。防护服很闷,父亲说感觉就像一只塑料袋套在头上。母亲告诉我,她怀上我时,父亲仍在外工作,她每晚都无法入睡,在一片寂静中,她一下一下感受着我的心跳……即使父亲回到家,也不敢靠近母亲,更不能来听听我的心跳。

直到我六七岁时,仍不能理解其中的艰辛,即使现在也理解得不够深刻。记得母亲说过,我出生前,父亲赶回了家,我出生的那一刻,父亲握住了她的手,将她纤弱的手攥在自己的大手中,相顾无言,只有在泪光中露出欣慰的笑容。

几天后,母亲出院,父亲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一句“路上小心”成了父亲最大的眷恋。

——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2016级 邵珺怡

片段二

五年来第一次回老家,一路上我很开心。想到又能看到家的海、家的天、家的日出和曾经就读的学校,心里十分激动。

可海滩变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在小小的海滩上。海水很浑浊,天也不像以前那样蓝了。来到学校,原来的教学楼不见了,只看见工人们正在建设高楼大厦,也许这才能代表启东的经济。

本想找回残存的记忆,可什么都没有了——我在这座城市里眷恋的一切呀!我闭上眼睛,在心中努力回忆以前的美好,让逝去的一切重新浮现在脑海中……打开玻璃窗,抬头远望,唯有白云悠悠。

那时,天还蒙蒙亮,云朵就在空中悠闲地踱步,那时的启东还没醒,还沉浸在美好的梦里。霎时,海那边现…金色的光圈,将光芒洒向大海与周围的山丘。大海上溅起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海面波光粼粼,天邊的云朵被染成金红色,太阳也慢慢爬出水面。海鸥在海天交汇处自由地翱翔——太阳唤醒了它们,也将唤醒整座城市,金色的阳光给这座城市注入活力,驱走黑暗,一切都向往着美好。

——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2016级 张成锴

素材一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妲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与惆怅。作者用飞雪似杨花和杨花似雪这两个比喻贯穿上片,结构精致,文思巧妙。全词情景交融,如一幅优美的画卷,运用对比与类比手法,营造出一种幽深,缠绵的意境,表达深深的眷恋之情。新奇别致,感人肺腑。

素材二

君白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王维住孟津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他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