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早读时光

学校安排我带着“国学小名士”的选手去市电视台参赛。虽然我提前把课都调好了,但心里还是直犯嘀咕:我不在的时候,班里的小调皮们会听代班老师的话吗?会不会“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呢?

没着没落地过了一天,第二天返校后询问代班老师“军情”。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没有我的“坐镇”,孩子们一切如故。我似乎有点低估了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带着欣慰之情进到教室,一边安排早读,一边巡视卫生。突然发现卫生角周围有零星的纸片,簸箕里也有碎屑。我有些生气地往讲桌走去,本想一顿“狂暴”输出,但还是控制了一下情绪,故作平静地说道:“我发现卫生角有碎屑,墙根还有纸片。如果昨天的值日生尽责的话,簸箕里和垃圾箱周围的垃圾会清理得很干净;如果垃圾是今早新出现的话,一定是某些同学忘了自己是班级主人的身份……”

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立马行动起来,纷纷低头查看自己座位周围是否还有垃圾,而靠近卫生角等重点区域的同学,已经走出座位开始打扫。三十秒左右,我之前的“眼中钉,肉中刺”,被孩子们清理一空,随后,朗朗的晨读声在教室里响起……

又一次早读巡查,我发现每组总有一两个不和谐的音符。这几个“坐不住”的孩子,一直在和我“打游击”,要么趁我转到远处时,把橡皮或者其他文具拿出来鼓捣,要么趁我转到他身边时,才出点声假装朗读,似乎笃定今天检查不到他们。

我哪能放任这种不专注阅读和偷懒的习惯。于是,我发出了善意的提醒:“今天背诵,逐组指名接受检查。”我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被我盯上的那几位同学,他们脸上渐渐露出局促不安的神色。果然,这几个孩子全部中招,都没有通过检查,齐刷刷愣在那里。

这几个孩子的“失利”,直接导致所在小组晨读的“加分项”瞬间化为乌有。很显然,这对能背诵过关的孩子是不公平的。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又逐组指定了几个有能力的同学,他们果然不负众望,给自己小组赚到了相应分数。

晨读接近尾声,我做总结陈词:“同学们,决定一个木桶能容纳多少水的条件是什么呢?”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答案是拼接木桶的那根最短的板子。”孩子们若有所悟地等待我的下文。

“那么,决定各组量化成绩高低的又是谁呢?当然是每组‘最薄弱’的同学,他们或是习惯最薄弱,或是学习态度最薄弱。如果大家不管他们,那么他就会影响整个小组的进步。所以,我希望其他同学都能够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当然了,我希望这些同学自己也要努力,不要让自己成为小组的短板。”

我结束了“演讲”,距离下早自习还有七八分钟。我正在想用什么来填补这个“空白”,孩子们却自发行动起来,继续背诵。尤其那几个没有过关的同学,已经有小组同学凑近了帮着他们检查……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总会遇到琐碎的事情,它们是消磨工作热情的罪魁祸首。如果能抓住这些琐碎的事情,进行“点拨式”启发,往往会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孩子们的拔节式成长令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