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里行间播撒 与爱有关的细节

“我”眼中的弟弟,是个奇特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为一个小男孩,弟弟并不喜欢轮滑,却对小黑猫情有独钟。如果作者如实描述弟弟的奇特喜好,故事就没什么看头,最起码不能引发读者的兴趣。那么,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首先,“我”让猫作为一个道具进入视野,却被妈妈排斥,而弟弟的行为却和妈妈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路上抚摸了猫。这个抚摸,是作者利用插叙手法来实现的,这样就使故事产生跌宕,兴起波澜,并为后文中拉近弟弟与猫的情感距离做了铺垫。然后写窗口旁弟弟看猫,猫也看弟弟,并以“我”的视角强调弟弟对弱小生命的亲近,同时与轮滑作对比,反衬出弟弟注入生命情怀的奇特爱好。

不仅如此,细节的叠加,使人物情感更为稠密。比如弟弟喜欢用叠词,比如弟弟爱主观表达,说“我这段时间喜欢猫”,语言既随意又考究,折射出弟弟对小黑猫的眷恋。

结尾处,作者再以“我”的视角为参照,使另一动作细节深入人心:“我摸摸他的背,我想起那天他抚摸小黑猫的背。”人与动物原本有一定的距离感,却因为一个小小的动作而使情感瞬间融化。

故事最后,“我”发现“窗外,有两只眼睛在闪烁”。作者不直接写猫,单写眼睛,以借代手法使表意更加含蓄委婉。此处与开篇遥相呼应,引发丰富的联想,由此揭示出弟弟对弱小生命的浓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