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爸爸为了让我开拓眼界,带我去了一趟香港。
那天,虽然收到了台风的预报,路上还是有穿着雨衣的行人,穿梭在时亮时暗的街头。天空灰蒙蒙的,偶尔能听见海浪拍打着维多利亚港的声响。我和爸爸趁着台风还未来临前,穿着雨衣去尖沙咀转了一趟。那里有一栋叫重庆大厦的高楼,我以为它是像武汉的梦时代一样的大型商场,没想到走进去一看,中间一条黑暗的通道,左右两边摆放着各种小摊位,有点像武汉的夜市。摊主大多是外国人,经营的产品大多为电子产品,三个方形脚的电源插头比较多。爸爸说香港的插座是欧洲标准,和内地不一样,所以来香港必须要购买转接头。摊主们的讲话我听不懂,于是,我拉着爸爸的手,走出了那条街。
我和爸爸披上雨衣的帽子,勒紧颈部的绳子,走下台阶,准备回酒店。这时,两个有着纯黑卷发,大眼睛、厚嘴唇,不知是哪个国家的阿姨向我们走来。重庆大厦的门口非常喧闹,她们和我说了几句话,又用手指了指我的雨衣。虽然我没听清她们讲的话,但是我确信讲的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我猜测她们问我雨衣是在哪里买的,我摇了摇头,对她们说,雨衣是自己带的,不是买的。她们继续对着我比划,又讲了些什么,可是我听不懂。这时,空中突然“轰隆”一声,一道银色闪电把阴云劈开了。我更加着急,没法子,蹦出了一个英语单词:home,又用手在头顶比了一个“家”的造型,连忙摆摆手再见。
雨马上就要变大了,加上电视播报今天有台风“苏拉”,我当着外国阿姨的面,脚底打滑地和爸爸连忙冲回酒店。
这件事情我后来就没有多想了。当香港的行程结束后,我们回到武汉。姨妈和表哥来家里做客,问我香港的旅行如何,我和他们分享了重庆大厦门口发生的事情。只见姨妈抛下手中的筷子,扶着椅背捧腹大笑,哥哥笑得露出了钢牙套,妈妈嘴里塞着肥牛卷,眼睛笑成一条缝儿。我却一脸茫然,等大家的笑声渐渐变小,我连忙问道:“你们在笑什么?为什么如此开心?”姨妈瞪大了眼睛对我说,“你难道不知道她们为什么问你吗?”
“为什么?难道你们知道?”我还是疑惑不解。
“当然了!你看,你有着小麦色的皮肤,卷卷的头发。据你的表述,问询者大概率是马来西亚人,她们一定是把你当作她们国家的人了。”我有些不相信,连忙跑到镜子面前,仔细一看,嚯!我以前在《世界的孩子》一书中见过马来西亚人的相片,还真有些像。
“你好,马来西亚人……”从那以后,我们每次聚在一起,姨妈总会用“马来西亚人”来称呼我,我笑着挠挠头……
妈妈告诉我,美丽的颜色有无数种,恰似小麦般的肤色是亚洲女孩儿独有的魅力。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一种色彩都是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宝石”。想到这里,我心中涌起一种深深的释怀,嘴角自然绽放出了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