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的剑为何如此锋利

去年寒假,我们全家一起去海南自驾旅行。途径武汉时,我们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我亲眼见到了冷兵器之王“越王勾践剑”的真容。

越王勾践的宝剑在地下埋藏了 2400 多年,出土时依然寒光闪闪,剑身上不见一丝锈迹,不仅没有腐朽而且还非常锋利。当时考古学家用它轻轻一划,便划破了 23 张纸,可见其锋利程度极高。

为何这把宝剑会如此锋利呢?我通过查阅资料、回忆参观讲解,展开了自主探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把宝剑的构成成分,主要包含化学元素“铜”与“锡”。在“铜”中加入一些“锡”,便可以制成青铜。其中,“铜”越多,剑就会越坚硬;“锡”越多,剑就会更有韧性。如果剑太坚硬,就太脆,一碰就会折断;如果剑韧性太大,就太软,一碰就会弯。所以,锋利的宝剑中“铜”与“锡”的配比是有一个标准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得知这个标准大约是:铜∶锡=4∶1。达到这个配比时,剑的质量是最好的,而且还非常锋利。在参观越王勾践剑时,我特别注意到展板上的化学元素含量,“铜”与“锡”的占比分别约为 80.3%和 18.8%。也就是说,“铜”与“锡”之比约为 4.27∶1,这与之前提到的配比标准非常接近。

青铜剑中肯定会有一定的杂质,最典型的就是化学元素“铁”和“铅”。在古代,杂质占比1%左右的剑就算是绝世宝剑了。在越王勾践剑的剑刃中,化学元素“铁”和“铅”的占比总和只有大概0.8%,这也是越王勾践剑如此锋利的原因之一。

经过这次探究,我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化学基础知识,更感叹于中国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无数辉煌与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指导教师:李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