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李广墓随笔

作者:张睿霖

穿过一排排肮脏杂乱的民居,鼻子里充斥着淡淡的腐臭味,街道一转,一处竹松环抱的僻静园林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我们苦苦搜寻的汉将军李广墓,竟然偏居在甘肃天水一隅尚待开发的城乡结合地段。难怪我们一路上向不少当地人打听,却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准确位置。

我们是这里唯一的游客。轻轻抬起一只脚,小心翼翼地跨过门槛,我生怕惊动了这一方天地的静谧。时间已近黄昏,仿古而建的宅院环绕着还算洁净的中庭,简陋的房间里陈列着汉代边塞史闻和李广生平事迹的文字和图片。一灯如豆,在深秋的寒风中昏黄而萧瑟,置身其中让人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古时的深宅。也许是历来游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青苔潮湿的气息,四周竹林“沙沙”轻响,如泣如诉。

顺着主干道的石阶走上宅后的平台,空中竟纷纷扬扬飘起了小雨,两匹出土的汉代石马静静地伫立在大道两侧的草地上。说是石馬,看上去不过是马状的巨石罢了,马的面部及躯干早已模糊在历史长河的烟雨中,只留下大致的轮廓。回首望去,刚才参观的整座建筑全都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只有一条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在雨中反射出幽幽的青光,仿佛要向我倾诉好久无人问津的寂寞。

继续往里走,一座高耸的墓碑赫然出现在眼前,碑上的“汉将军李广之墓”几个字清晰可见,而碑后的封土堆,就是叱咤一时的飞将军魂灵的最后归宿。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李广戎马一生,纵横漠北,威震匈奴,守边戍疆四十四载,不但没有实现封侯拜帅的宏图,反而终生郁郁不得志,最后竟落得一个自刎身死的凄凉结局,连遗体也不知所踪。每当读史至此,都不由得唏嘘而叹!所幸的是,家乡人民没有成王败寇的势利,为了纪念这位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在李广的出生地——天水城郊的石马坪集资为他修建了衣冠冢并世代看护,李广墓才得以留存至今。据说住在大门外那片杂乱的民居中的,就有当年守墓人的后裔。

历史是无情的,易逝的。如今,这里早已重归寂静,人迹罕至。多少从小就反复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学子,到老也不知李广墓究竟在何方,更别说登门拜祭了。

历史又是会传承的,让人铭刻于心的。这位将一生奉献于边塞保一方百姓平安,自身却壮志难酬的悲剧人物,始终不曾为中华儿女所忘怀,无数人“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生前是孤独的,喟叹怀才不遇,伯乐不常有;死后是寂寞的,黯然魂归故土,守候着一隅之地最后的静谧,悄悄听雨声润物,耐心地等候与后世知音心灵的交流。

英雄总是寂寞的,他们成功时不屑众人的吹捧和利益的诱惑,失败时独自坚守心中的坚韧和执念。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乏他们真正的知音,正如这绵绵阴雨后总会透出一丝久违的暖阳,让他们的光辉照入自己日益强大的内心。不信你看——历朝历代诞生的帝王将相无数,可大多都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但“飞将军李广”却始终是个闪耀的名字,两千年来他仿佛已经化身为丝绸之路上的守护神,为后世所景仰。

人民的心中自有英雄的丰碑,就算他生前没有耀眼的光环,就算后人没有几个记住他的归宿,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点评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本文乍一看是一篇游记,实际上是通过游记的形式,追忆了李广将军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骁勇善战却得不到立功良机的历史人物。在追忆的同时,作者还为如李广将军般的“寂寞英雄”身前身后的遭遇鸣不平,不过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终于认识到:即使“生前没有耀眼的光环”,即使“后人没有几个记住他的归宿”,英雄依旧是英雄,因为“人民的心中自有英雄的丰碑”。这样的感悟极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全文语言深沉、感悟灵动,读罢让人感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