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标准

作者:未知

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一篇文章的好坏也有标准,例如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就有基础等级的6点和发展等级的四项16点要求,符合这些要求就是高分作文,不符合这些要求就是低分作文。但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过于笼统,很难告诉同学们怎样的内容才算得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所以,我们特推出“创新作文标准”栏目,每期为大家展示一些适合大家在写作时引用或借鉴模仿的精彩语录、智趣段子、精妙段落与经典文句,以期为大家的作文增光添彩。

智趣段子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野外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野外老虎的自由,在野外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老虎的安逸。

一天,笼子里的老虎对野外的老虎说:“咱俩换一换吧。”野外的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外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再也不用为食物而发愁。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老虎因饥饿而死,一只则是抑郁而亡。

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里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生活中最难的时候,不是别人不了解你,而是你不了解自己。一个人,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才不会被尘世的一切所蛊惑。

三个人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上帝,请求上帝给予帮助。

上帝问他们各需要什么。第一个人说,他要一座大宅院;第二个人说,他要一个大农庄;第三个人说,他要一块大金条。

于是,上帝给了第一个人一堆砖头,给了第二个人一把种子,给了第三个人一堆沙子。

三个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心里纳闷:上帝給我们这些干什么呢?我们需要的大宅院、大农庄、大金条又在哪里呢?

这时上帝开口道:“我可以满足每一个人的愿望,但我从不会给人现成的东西。”

三个人离开上帝后,仔细回味上帝的话,终于悟出了其中深刻的道理:上帝那里没有现成的成果,上帝给你一堆砖头,就是要你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建造一座大宅院;上帝给你一把种子,就是要你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播种一个大农庄;上帝给你一堆沙子,就是要你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从沙里淘出一块大金条。

精彩语录

关于人生/你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

——房子、车子、存款、婚姻、孩子……很多人迫切希望自己过上“标配”的人生,于是,把生活过得像赶场一样,一旦完不成目标,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

关于倾听/倾听的时候就是在学习。你如同水中的海绵一样吸收别人的智慧。当你不再只想让他人对你俯首帖耳,而是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时,你的生活会好很多。

——电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关于人与自然/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间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关于网络节目/不要满足于欣赏知识性脱口秀节目,不要被口若悬河的主讲人所迷惑,如果你真的打算学点什么,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找一本靠谱的书,一页一页读下去。

——《人民日报》刊文谈网络脱口秀

经典文句

假如生活中你得到的全是阳光,你就成沙漠了。

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一个人品质如何,不仅仅取决于他所结交的人,还取决于他拒绝与什么人来往。

我认同的强大就是:遭遇过不幸仍期待幸福,受过背叛仍勇敢去爱,看过邪恶仍付出善意。

水的清澈,并非因为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

精妙段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可以拆毁的。

小时候,在作文簿上写“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以及“无情的时间像流水般逝去”,现在想想,也许并非如此。时间看似无情,却仍然可以挽留。如果你爱惜它,它就留恋你。如果你用功读书,时间就留在你的成绩里;如果你锻炼身体,时间就留在你的健康里;如果你开朗热忱,时间就留在你的人缘里。

“岁月如梭”,梭留在织成的锦缎里。“光阴像流水般”,水留在工厂的电力、水田的禾苗、游船的行程里。“杀死时间”的意思是使用时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是打发时间,两者并不相同。中国人常说“消遣”,“遣”也是打发的意思,好像唯恐时间不走。错了!时间是一个匆忙的过客——只有它抛弃你,不是你驱逐它;只有它忽视你,用不着你敷衍它。你必须有“杀死它”那样的果决和敏捷才能使它为你所有。时间如鱼,怠惰的渔夫、漫不经心的渔夫、自暴自弃的渔夫,总是徒有一张空网。

哲人说:“时间留,我们走。”这句话可以代替所有的励志格言,也可以作一部文明史的总标题。

——王鼎钧《挽留时间》

秋水,通常比喻女人的眼睛,清澈明亮。想起秋水,很自然地,想起一副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是清代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自题联。

“秋水文章不染尘”,说的是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人无俗骨,则一言一行全无俗气,写诗、作文也一样,超逸出尘。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不同流俗。

我想起这副对联时,是因眼睛疲惫而在窗前凝望,看到的是有着光影味道的老房子,闻到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尘土气息和浓郁的葱油味道,听到的是自由呼吸、自由表露、自由发泄的各种声音……这是原生态的浮世绘。

……

这看似洁净却包容的秋天,看上去很美好。秋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在我们抬头的瞬间,忽然发现,天空一下子竟变得高而蓝,这似乎就是秋天的面目。然而,你看到那些随风飞扬的沙尘了吗?你看到脚下在风中哀鸣的枯草了吗?你看到那些红叶后面的萧瑟了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诗人的眼光,而不是生活的真相。

什么是生活的真相?不完全是你的眼睛看到的,也不是你完全感触不到的。生活的太多味道,一经修饰,就变了味儿。就如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开始是童年的甜,而后是动情少年的辣,再后是清苦或者回甘的暮年。无论是怎样的滋味,你都要忍着咽下去,甚至咽到眼泪流下来,流到心里。

……

爱上生活的五味杂陈,你才会爱上生活。随遇而安,而不随波逐流;顺其自然,而不受制于人。这般游刃有余的圆润,才是生活的大智慧。凡俗的热闹,世俗的花好月圆,就在平素的一粥一饭、一菜一衣之间,无论你是否在意。心灵无疆,比欲望还辽阔。“秋水文章不染尘”,是生活的炊烟,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

——任崇喜《秋水文章不染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