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里的吉他歌手

作者:李如汀

一条横穿城市大街的地下通道,是我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每每经过通道,与里面络绎不绝的行人一样,我也是行色匆匆的,但我又和他们不一样——因为我总在心底期待能再次听见那熟悉的吉他声。1

其实我早已记不清第一次见到那个吉他歌手是什么时候,只有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一个衣着朴实的少年,脸上带着羞涩的表情,在地下通道里摆好支架,插好麦克风,又将打开的吉他盒横在支架前面。他的动作略显慌乱,但又透着一股坚定。过往的行人都能清楚地看见吉他盒里贴着的字条上写着:“为梦想歌唱。”他轻轻地抚弄琴弦,找寻着他需要的音调。过了片刻,歌声在吉他的伴奏下传出,他唱的是崔健的《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这种水平也出来卖唱,真是噪音!”一位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一边摇头,一边说着。

“孩子好好加油!”一位大妈说着,伸手向吉他盒里丢下五块钱。

少年赶紧停下演唱,弯腰拾起纸币,塞回大妈的手里:“大妈,谢谢您。不过我不是来讨钱的,我是来练歌的。我爱唱歌,我一定要把歌唱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看来他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街头歌手,但谁知道他是不是“欲擒故纵”,难道这世上真有不为钱而在街头唱歌的人吗?2

再次遇见他时,恰逢一次期中考成绩揭榜的日子。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头顶的火球正炙烤着地上的一切。“‘火炉城市’的称号真不是浪得虚名!”我暗自想着,一边埋怨着自己期中考试时出现的失误,一边埋头疾走。刚走进地下通道,一股凉风迎面扑来,好不沁人心脾!紧接着,传入耳中的是一阵清脆的吉他声,时而铮铮然如“铁骑突出刀枪鸣”,时而啾啾然似“弦上黄莺语”。而伴着吉他声传来的还是那首《一无所有》,只是这次傳来的歌声充满沧桑感,与我上次听到的被斥为“噪音”的歌声迥然不同。难道在这地下通道唱歌的人换了一个?我这样想着,不禁加快了脚步。

可在前面不远处,我看到的还是那个衣着朴实的少年,只是吉他盒里贴着的字条上的字已经变成了:“为梦想唱歌,谢谢鼓励,谢绝施舍!”

“这不是××铁板烧烤鱼的小伙子吗?前几天我还吃过他烤的鱼,手艺好着呢!”

“工作服都来不及脱下就来练歌,难怪进步这么快啊!”

围观的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注视着少年的目光中透着赞许。

吉他声和着歌声不断地敲击着我的耳膜,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直达我的心灵深处。原来是我错了,这世上还真有不为钱而在街头唱歌的人。

就像我面前的这个少年,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要面对非议,即使要经历挫折,内心依然平和与坚定。

听着少年的歌声,我仿佛看到两个影子在逐渐重合——一个是曾经羞涩慌乱地在街头唱歌的少年,一个是如今彷徨挣扎的自己。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少年的那份执着,也明白了他必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能一步步地向自己的梦想靠近。

从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少年。但每次走过地下通道,我都期待能再次听到那熟悉的吉他声,因为那声音不仅拨动了我的心弦,更已成为催我奋进的号角。3

1 悬念式开头——一条横穿城市大街的地下通道,里面却有着“我”总在心底期待的吉他声。“我”为什么期待?这个吉他声又有什么特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作者对文章主人公——一个地下通道里的吉他歌手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十分传神,不仅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3 文末生发议论,有感而发。两次相遇,回忆交织,“我”在地下通道里的吉他歌手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懂得了要为理想而奋斗的道理。同时照应开头,解答了读者的疑惑。综观全文,作者并未使用高深的写作技巧,但朴实的文字下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