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调查孩子家庭住房情况遭质疑

作者:未知

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的?你家房子的购买年限及每平方米的价格是多少?你家在2018年每平方米的价格是多少?……2018年9月7日,这样的一连串跟“房”有关的问题出现在了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童梦可园幼儿园中四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经由网友曝光、社交媒体转载后迅速引发热议。有人质疑:“这是描述我的小区,还是描述我家经济状况?”

9月11日,童梦可园幼儿园公开发布道歉信。信中表示,下发亲子调查表的初衷是让孩子们熟悉自己的小区,但由于主管教学的行政没有仔细审核,老师们也缺乏该有的敏感度,才造成了误解。对于该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园方深感自责并诚挚道歉。

学校“摸家底”,背离了有教无类的初心

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原本应该一视同仁、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既关乎社会大众的朴素情感,也是确保“起点公平”的应有之义。但童梦可园幼儿园这次的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尽管园方竭力辩称,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这个阶段的孩子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区、幼儿园等地”,而相关问题设置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贴近生活,但“贴近生活”与填写自家户型、房价、房龄之间的逻辑关联,仍值得玩味。

相比问题设置本身的荒唐,此事最值得警醒和反思的,应是不少家长表示的“在新生入学前,早已提交过包括房产证复印件、户型图等房产证明”。这或许表明在校方心里,要求家长填写房产信息是天经地义的,只是这一次问的时机不凑巧罢了。这种对于明显失当行为的麻木不仁,对于教育乱象的熟视无睹,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反应。

报读学校被要求填写家长职业、家庭收入等信息,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可以说非常普遍。但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家庭背景信息该填哪些,不该填哪些,似乎从来没有经过广泛而严肃的公共讨论,公众看到的反而是部分教育工作者拿有色眼镜看学生。毫无疑问,这些做法早已背离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初衷,甚至有刻意将学生背景公开化的嫌疑。

应警惕教育“因财施教”背后的现实土壤

该幼儿园有些调查内容过于隐私,确实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在做家庭资产调查。去年上海幼升小一所学校面试时,要求家长做一份内容包括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的问卷调查,就被网友批评为是在“查三代”,当时也曾引发轩然大波。公众质疑背后的擔忧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担心老师因为家庭条件等外在因素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与教师节期间,一些家长花式求关注是一个道理。近日,一项针对2000名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发送问候信息、送贺卡和送孩子手工作品,是53.2%的家长在教师节感恩老师的最常用方式,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师多关注照顾自家孩子。身边通过送礼物、登门拜访、请客、协助班级事务和给老师及其家人提供生活便利等行为,求教师关注孩子的家长多达79.2%。虽然不少家长也坦承这种花式求关注的做法让自己受到了困扰,但是依然不敢怠慢。

因此,问题的根本并非在于一家幼儿园通过调查房产信息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而是这种违背教育初衷的做法,使在社会层面本就脆弱失衡的家校关系、老师和家长关系又一次爆发了信任危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理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将学生家庭情况与教学态度捆绑,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长此以往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怎样的种子,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何种影响,不言而喻。而家长因种种现象产生的对教师的不信任,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到良好家校关系的营造。其中隐藏的恶性循环,将以伤害孩子正常受教育权利作为代价,对此不得不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