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霸座男”成“网红”

作者:未知

2018年8月21日,孫某乘坐高铁时霸占他人靠窗座位并态度嚣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其行为也遭到了网友们的强烈批判。9月3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公布了8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新增因严重失信行为而限制乘坐火车的失信人247人。孙某亦出现在这份名单中,被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180天。

然而,本应闭门思过的孙某,在发布道歉视频之后,却又录制视频表演起了坐轮椅,还喊话“龙哥,帮我推一下,感谢一下滴滴”,调侃昆山案和滴滴顺风车案为其分担了热度和压力。随后,孙某还分别在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以“高铁霸占座位事件当事人”“高铁‘座霸’事件当事人”的名头开通账号,并被迅速“加V”。成为“大V”后,孙某迅速发声,不仅点评自己被列入限制乘火车黑名单一事,还声援涉嫌性侵的某企业家,俨然一副“网红”“名人”架势,令人大跌眼镜。

谁为恶俗博出位提供了市场

为了博出位,孙某可谓极尽恶俗之能事。作为一起负面事件的当事人,他非但没有向公众传递出诚恳悔改的态度,反而借机炒作自己,俨然一副因祸得福的姿态,着实可恨。如此炒作不仅会消解社会就“霸座”事件引发的严肃讨论和基本共识,更传播了一种极其错误的价值观——管他好事坏事,能出名就行,只要出名就能得到舆论的关注甚至因此获利。这种扭曲的观念一旦广泛形成,道德的约束力将会进一步下降,部分人行恶俗之事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遭受舆论普遍批评的“霸座男”把自己炒作成“网红”“大V”,根在其三观不正,但也有自媒体的煽风点火与推波助澜在作祟。这些自媒体之所以“以丑为美”,归根究底还是为了所谓的流量,为了聚集人气进而带来商业利益。如此操作,已然击穿了伦理底线——为了商业利益,全然不顾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牺牲社会效益来换取经济利益。难道作恶还成了值得炫耀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说“孙某们”就不能在网络上发声,但各类平台不可给他们的恶俗炒作博出位提供渠道,甚至主动为他们造势。为恶俗博出位行为站台背书,看似收获了如蜜糖一般甜的流量,实际上吞下的却是致命的砒霜。在短暂收获流量的同时,却会造成关乎立身之本的公信力的流失,更会败坏整个舆论生态,绝不可小觑。

不应给“戏精”表演的平台

按照微博官方的说法,要求新闻当事人进行前台实名认证,不代表认可其观点,只是为确保热点事件当事人身份和微博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冒充、谣言等异常情况的出现。这个理由貌似合理,可是热点事件当事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不加区别,一概给其“加V”认证,就反而给了他们借助负面信息造势、博出位吸引眼球的机会。

实际上,对于孙某碰瓷公共道德的行为,微博官方还是应该有个态度,至少像“高铁霸占座位事件当事人”的身份认证是不该让其通过的,最干脆的做法其实是直接对其封号。正如今日头条平台管理官方账号9月4日的回应所称,孙某的账号因发布不当内容被用户大量举报,平台现已对其进行封禁处理。任何一个平台,即便是靠流量生存的自媒体,也不能丧失最基本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少为丑人作妖搭台,不能让丑人蹭热点蹭出了“名人”效应,让“座霸”成了值得炫耀的身份。

所以,像“霸座男”这种不怕上黑榜、不怕出负面新闻的人,上榜次数越多甚至还会越洋洋得意。“霸座男”近期令正常人匪夷所思的卖力表演,令人怀疑他其实是很享受这种被围观的感觉,估计他要的就是这种刷存在感的快乐。因为这些道德无下线的人,要的就是出名,哪怕是恶名,甚至骂他的人越多他越开心,反正他想要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这种“戏精”,其实不给他任何炒作的舞台,让他刷不了存在感,才是对他最好的惩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