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忆故我在

作者:杨佳明

评委说:

关键:一个“忆”字亮全篇

证明“我”的存在,可以是实在的物体,但更可以是虚无的思想。甚至虚无的思想正是“我”存在的绝佳证明。比如本篇,一个“忆”字,多么虚无,但“忆”却点亮了本篇——我们知道,回忆里的事,美好的或丑陋的,岁月的或现实的,都或清晰或模糊,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这丝丝缕缕的美感在脑海中持续发酵,终于酿就出充满思想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忆”的内容大气磅礴,没有个人太多的故事,而是历史、風物、书籍、音乐等的合集。如此之“忆”,引人击节赞叹。

(肖 尧)

我虽生而无名,却被文人雅客熏陶成性;我虽存而无形,却被风流余韵濡染浸润。我从古籍中读过那字里行间掩不住的风雅,那令我向往雅士们的生活,可每当面对城市中那高楼大厦,站在人群中的我却渐渐生出了迷茫:我为何而存在?

我为忆美好而存在。遥想古代,从读的诗中,我读到文人说的“无香何以为聚”,冷檀香燃尽了俗世的烦忧,我嗅着那清冷的味道,看着窗外被飞雪抚落的红梅,附和着;从文人的生活中,我品到了茶艺的美好,一室的茶香溢满鼻间,茶叶在水中发酵,上好的碧螺春入口是冷泉的甘甜,喉头却是止不住的苦意,我知道,那是人生的味道;从古籍插图上,我望着那一幅幅插花,手指轻抚过那泛黄的纸面,那代表着插花者一生的理想;从画者的笔下,我看着那映在卷上的江南烟雨画,脑海中出现的却是那被水滴晕开的砚中墨。君子四艺何其风雅?那是我存在的意义,也是我的向往。可是,我现在又该去何处寻找?我不断问着自己,也不断地寻找: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为忆人生之意而存在。在书中,我曾走过那金色的麦田,麦浪翻滚着,映着天边的余晖,天地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模样;在书中,我曾去过那青翠的竹林,在那深处听着雨打石的清脆声响,尘心随之宁静;在书中,我曾到过那烂漫的花海,蝶在花间轻盈舞过,与花眷恋绵长。可却都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城市中车辆的喧嚣填满了我的双耳,我听不见丝竹之音;炫目的霓虹灯刺伤了我的双眼,我望不见月夜竹林;漫天飞舞的尘土掩盖了我的口鼻,我吟不出旧时那调。我想逃,却逃不出;我想跑,却不知要跑去何处。我寻不见我存于世的意义,我望不见我自己未来的模样。

我不知道我走了多久,岁月似乎与我无关。忽地,耳边捕捉到了琵琶的声响,那是熟悉的音调,是一曲《昭君叹》,乐声凄婉绵长,一点点地将我那蒙尘的记忆擦得明亮。

提笔丹青染宣纸,琵琶响,牡丹跃然纸上。

长琴再抚一曲远,箫鸣和,悲音惊林乱鸟。

倏地,记忆中回想起了什么,是那书中的一字一画,那一刻我仿佛久离归乡的游子,身心都安定了下来。我想我找到了,那存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意义——我忆故我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