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故我在

作者:肖舒婷

曾经有某个瞬间,我的灵魂像是毫无预兆地从身体里被抽出,从高处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苦苦思索着这无边际的大海……

“孙少平”,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这个小小的双水村中农民的儿子,却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持。命运在他韧性的骨子上一次次挥下无情的长鞭——高中求学时的忍饥挨饿,在黄原城上失去了教他护他的师傅,自己的人生导师和灵魂伴侣晓霞也意外离世……命运的魔爪一次又一次地碾压他,吞没他。可少平不仅没有被毁灭,反而活出了自己,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里释放自己的光和热。苦难,是生活设置的难题,而他在遇到这一道道难题时没有退缩,而是咬牙坚持。

人生需要面对,成长需要克服!学会走路要承担起跌倒后的疼痛,懂得信任要体悟过黑暗中的孤独,醒悟成长要经受过人生的苦难。我曾算得上是留守儿童了,从小便和妹妹在老师家住下,即使老师对我们照顾有加,但寄人篱下之感不曾减少。对一年甚至是两年见一次父母的现象早已习以为常。这一切和少平的经历相比也许微不足道,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切已超出了那个急需母爱的孩子的承受能力。曾难受得想要哭泣,想要找人诉说,想要抱怨每个人,但手里抓着的妹妹那双小而温暖的手却让我停了下来。生活就这么一步步推搡着我前进,让我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了照顾妹妹,学会了不再轻易哭泣。

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最好的东西,说的便是史铁生。二十一岁算是人生的一个起步,却失去了行走能力。“缤纷错乱的现实之网终难免编织进四顾迷茫,从而编织到形而上的询问。人太容易在实际中走失。”我想这便是他那段时间终日游离于地坛,思考生死,忘却写作的原因了。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中,也许会遇到狂风暴雨,也许会遇到骇浪惊涛,但我们应当保持初心,在浪潮中坚定自我的目标。小的时候总有许多的梦与想,长大了却变得不敢梦也不敢想了,在漫漫长路中越来越迷茫,摸不着人生的轨迹。曾有段时间,“读书真的有用吗”,我会这么在心里问自己。恰巧那时被好友带入了游戏的领域,一放学就一头扎进屏幕里。游戏目的很简单——消灭敌方。直到期中考结束,妈妈的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你最近变得越来越不像你了,你的目标呢?最近怎么一直捧着手机?”递在我手里的成绩单鲜红得不像话,像是给了心脏狠狠的一击。“我在做什么?读书,还是游戏?我的梦想——还朝梦想迈步吗?”

在狂妄的年龄,最怕的是在狂妄中失去自我!

《狼少年》中的“狼人”让人难忘。刚接触社会的狼人是懵懵懂懂的巨婴,丝毫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女主人一家给他食物他还作势扑上去要进行攻击。慢慢地,他开始懂得了善意,却依旧麻烦不断:深夜的号叫,吃饭时的无理,游戏时的破坏……女主人公出现才让一切走上正轨。她开始驯养只有动物本能的他,不时地摸头奖励,偶尔的打手警告让他逐渐知人冷暖知人心,甚至在最后学会了爱。他努力地融入村子,努力让大家接受这个不一样的自己。这便是他对女主对这个村子的感恩和理解。

狼少年的经历与成长,令人反省和深思。我们的存在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朋友,更是为了父母,为了所有爱我们的人。青春期的我更像是初见的狼少年,排斥所有人的靠近。父母的管教让我拘束,老师的教导让我压抑,朋友的劝告让我恼怒……一开始,向父母宣泄着内心的情感,大声争辩,甚至是摔门、离家,全然无视他们的心寒。我的脾气日复日地增长,他们的关心却不曾改变。无意间与奶奶的家常话让我改变了态度,奶奶抓着我的手,一下一下拍打着,诉说着爸妈生意的难处,妈妈生我和妹妹难产的苦痛,养育的不易……那一瞬间,爸妈眼底的心寒,浮现在眼前,让我意识到了我的冷言冷语给他们带来的伤害。隔天,我便主动找妈妈倾诉了心事,在心烦时懂得了克制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深入,个体的虚无感逐渐被等待克服的人生难题,渴望追逐的梦想,理解所爱的人一一填满。

作者说:

写作,我不懂它是什么,只知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一记录下来。“你这分明是在记流水账!”老师曾这样重批。可以说,和它初识,我感觉并不愉快,甚至有些排斥。直到一个任务的出现——给妈妈写一封信。它对我来说是特殊的,在我长到十六岁前都是极少见到父母的。他们不在眼前思念却是半分不减。反反复复地思索后才落笔,将对他们的怨念、思念一股脑地倾诉,写着写着就哭了。妈妈收到那封信后,在电话里这么说:“我不知道我的女儿已经这么懂事了,妈妈很对不起你。”那封信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修辞,却让我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碰撞,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写作不仅仅只是记录,它可以让自己活得明白,可以向对方传递情感。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也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在此后的写作中,我总怀着这样的初心,希望通过文字向别人传递情感给他人带去些许温情。愿初心不改!

评委说:

关键:在阅读中成长和改变,找寻自我

如何证明自我存在?个体的成长、改变可以证明。如何成长与改变?个体通过阅读和经历可以成长起来,改变自己。这就是本文的逻辑支点。在这一支点下,“我阅读故我在”这一论点,就变得丰盈了。

本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三个段落的设计,分别从孙少平、史铁生、狼少年那里,汲取成长的养分,获取着能量,挥去了虚无感。将枯燥的论题具象化,反而有助于对文题的论证。读者在津津有味品读三个人物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感触。

总之,这是一篇支点正确,内容充实,文笔流畅,触动人心的佳作。

(清 风)

回到顶部